6月12日發(fā)生在美國奧蘭多的槍擊事件,被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稱為“恐怖和仇恨行徑”。這起事件也被認為是美國繼“9·11”事件后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
這次槍擊事件有哪些特點?對美國和全球反恐局勢將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就此,6月13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了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偉。
中國青年報:此次槍擊案與以往的槍擊案有哪些不同?
李偉:美國是一個槍擊案發(fā)生頻繁的國家。但這次槍擊案被定性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槍擊案件,因為它造成的死亡人數(shù)最多。此外,美國以往的校園槍擊案、社區(qū)槍擊案等都屬于重大的刑事犯罪問題,這次槍擊案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有明確的政治意圖和意識形態(tài)因素,已經(jīng)被定性為恐怖主義襲擊案件。因此,它的性質(zhì)與以往不同:這是一次受到境外恐怖勢力影響的槍擊案件。
中國青年報:兇犯選擇一個同性戀夜總會作為襲擊目標,是否會使得此次恐怖襲擊的動機顯得更為復雜?
李偉:我不這么認為。恐怖分子選擇同性戀俱樂部下手,并不會特別影響人們對他作案動機的分析判斷。利用矛盾、制造矛盾,始終是恐怖分子的慣用做法。同性戀尤其是同性戀夜總會這類場所,一直被恐怖分子視為西方腐朽生活方式的代表,他們認為,攻擊這樣的目標可以獲得更多的支持和同情,也會者讓更多的追隨者甚至普通人認同他們的恐怖主義理念。任何恐怖主義襲擊的政治意圖都是非常清晰明確的。這次槍擊案,實質(zhì)上和恐怖主義堅持的針對所謂異教徒和西方的目標是一致的,與國際恐怖活動的關系十分密切。
中國青年報:兇犯奧馬爾·馬丁曾兩次被美國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調(diào)查,但最終都因為證據(jù)不足而未被逮捕。(2013年和2014年,馬丁曾因?qū)ν卤磉_對激進分子的同情和與一名前往敘利亞充當“人體炸彈”的美國公民有聯(lián)系而兩度被調(diào)查——記者注)“獨狼”式的恐怖襲擊為何如此難以防范?
李偉:對于美國這樣投入大量經(jīng)費進行反恐的國家來說,“獨狼”式恐怖襲擊是它最難防范的一種恐怖襲擊形態(tài)。因為,有組織、有規(guī)模的恐怖襲擊,很可能會被美國的反恐機構(gòu)所發(fā)現(xiàn),由個人謀劃、準備和實施的恐怖行為,則是最難發(fā)現(xiàn)和防范的。“獨狼”式恐怖襲擊難以防范的一個難點在于,這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需要對本國公民進行更加全面的監(jiān)控和防范,要做到這一點,除了人力物力財力的因素,與西方國家所主張的人權和民主觀念也不相符。
中國青年報:《華盛頓郵報》的一篇文章認為,奧蘭多的恐襲攻擊可能改變“后9·11時代”的恐怖主義形勢圖景。該文引用美國智庫“新美國基金會”的一份報告,將2001年后發(fā)生在美國的恐怖襲擊分為“政治極右翼分子”制造的恐怖襲擊和“圣戰(zhàn)分子”制造的恐怖襲擊。此前,這兩種恐怖襲擊造成的死亡人數(shù)大致持平。此次奧蘭多槍擊恐襲事件造成了這么多人的死傷,所以,受宗教極端主義影響的“圣戰(zhàn)分子”制造的恐怖襲擊,已經(jīng)變成了“9·11”事件后美國恐怖襲擊事件的主因。您怎么看待這種觀點?
李偉:我個人不是很贊同這種劃分。無論恐怖主義打著什么樣的旗號,它的本質(zhì)都是實施政治暴力。無論他們打著宗教還是其他意識形態(tài)的旗號,都只不過是它偽裝的外衣。這種外衣會使我們更難有效地遏制恐怖主義。如果我們不認清這一點,只會使反恐斗爭更為復雜。
我認為恐怖主義就是恐怖主義,與民族問題、宗教問題并沒有直接的關聯(lián)性。雖然這一次的槍手身份是阿富汗移民后裔,但這并不代表所有的移民后裔都贊同他這種極端意識形態(tài)理念。我也不認為他的恐怖理念可以代表美國少數(shù)族裔包括移民后裔的整體精神和價值取向。
中國青年報:此次事件對美國和全球反恐形勢將造成什么影響?
李偉:從此次事件中可看到,國際恐怖勢力對美國本土的威脅依然存在。這次奧蘭多槍擊案也給美國在對待國際反恐時的雙重標準提出了一個警示。美國的反恐并不是以國際反恐利益為出發(fā)點的,而是為了維護他的國際霸權。美國境內(nèi)一些人受到極端主義思想的影響,繼而從事恐怖活動,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今后類似事件還會發(fā)生。
我個人認為,全球反恐現(xiàn)在依然沒有找到有效的途徑。世界各國都沒有把反恐作為一個目的,而是把反恐作為一個工具。這樣一來,無論是打擊“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基地”組織還是其他恐怖勢力,都面臨著這樣的挑戰(zhàn)。國際恐怖勢力得不到遏制,各個國家面臨的恐怖危險也就不會消退。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決。國際社會如果不真正攜手進行全面的反恐合作,任何一個國家都會面臨恐怖威脅。
責任編輯:黃小群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