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朝日新聞》網站10月6日發表了其山史晃的題為《自衛隊在銀幕上的形象發生變化》的報道,編譯如下:
哥斯拉堪稱日本“國民級”怪獸。
防衛省持續配合制作自衛隊出場的電影。比如,以實戰場景為主題的《新·哥斯拉》便是這種類型的電影。電影的目的在于讓國民理解自衛隊的活動。記者不想對劇情品頭論足,但有觀點指出,電影中描繪的自衛隊形象近乎“模范”。
行進在多摩川邊、向哥斯拉開炮的最新10式主戰坦克,飛行在市區上空、用精確制導導彈進行轟炸的F-2戰斗機……在電影《新·哥斯拉》中,使用了自衛隊實戰運用的裝備對哥斯拉發動攻擊。
10式主戰坦克加入了對哥斯拉的攻擊。
一位看過電影的自衛隊高官表示,“感覺現在進入了觀眾不排斥自衛隊的戰斗場景、將其作為娛樂接受的時代”。
電影的制作離不開防衛省的合作。據《新·哥斯拉》的宣傳冊介紹,防衛省不僅允許拍攝設施和裝備,而且在對哥斯拉作戰中的部隊構成和裝備配置提供了合作。為了提高腳本的準確度,庵野秀明總導演還親自對防衛省進行過采訪。
防衛省宣傳科在講述合作理由時稱,“電影描繪了自衛隊奮力保衛國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形象,劇情有利于提升自衛隊的信譽”。
防衛省稱,從1989年有記錄以來到現在,防衛省配合制作的電影多達47部。合作是無償的。防衛省是否提供合作取決于內容的健康性、合理性以及能否促進國民對國防的理解,由防衛大臣做出最終判斷。宣傳科的負責人稱,“我們不會干預電影的劇情,在溝通過程中,希望得到合作的制作方是可以自主改變劇情的”。
庵野監督(左2)為提高影片真實性,親自采訪了防衛省。
研究自衛隊與電影關系的筑紫女子學園大學教授須藤遙子在其著作《自衛隊合作電影》中稱,防衛省從東西方冷戰結束的1989年起正式開始合作制作電影。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和地鐵沙林毒氣事件中自衛隊活動受到關注時,防衛廳(當時)合作的4部作品相繼問世。
自衛隊在2001年“9·11事件”發生后,被派往印度洋和伊拉克參加行動,增強了存在感。由于東亞局勢緊張,2003年至2004年,自衛隊推進完善有事法制。之后上映的《亡國的宙斯盾》(2005年)和《午夜雄鷹》(2007年)中,甚至出現了讓人聯想到朝鮮的國家。
此外,電影中還出現了對日本防衛政策感到焦慮的臺詞,比如在《亡國的宙斯盾》電影中,制造叛亂的自衛隊官員放言稱,“先發制人是戰爭的鐵律”,批評日本的專守防衛政策。
以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和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為背景創作的《新·哥斯拉》電影,描寫了明知危險卻甘愿參加作戰、令人聯想到地震后日美“朋友作戰”共同迎擊哥斯拉的事跡。
根據內閣府的民意調查,對自衛隊持良好印象的人由自衛隊合作制作電影不久后的1991年的67.5%提升至2015年的92.2%,創下歷史紀錄。
責任編輯:賴志昌
- 國外玩家就是會玩 用折紙折出哥斯拉霸氣手辦2016-11-17
- 日本自衛隊女兵營養過剩:服役后A4腰變水桶腰2016-11-15
- 日本自衛隊高層:新任務訓練已達安保法要求水平2016-10-28
- 日本自衛隊有強迫癥 沙袋堆得比被子還齊2016-10-17
- 消極抗議安倍“強軍夢” 日本自衛隊后繼乏人?2016-09-19
- 日本自衛隊耗近4億日元舉行最大規模的實彈軍演2016-08-29
- 日本推動自衛隊常駐沖繩 被指對朝鮮進行政治利用2016-02-15
- 最新軍事新聞 頻道推薦
-
朝鮮半島局勢最新消息 朝鮮強勢挑釁 韓國怎么2017-04-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