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拳鎮敵:雙雄蓄勢,威懾遠東
“白楊-M”的出陣勢必震懾敵方。
作為俄戰略火箭軍此次演習的“壓軸寶貝”,“亞爾斯”“白楊-M”兩款洲際導彈的登場足以讓涉事國家“倒吸涼氣”。而作為俄軍陸基核打擊力量的中堅,“雙雄”蓄勢待發彰顯了俄反對“薩德”入韓部署的決心。
“白楊—M”與“亞爾斯”兩款洲際彈道導彈都是俄軍的超級秘密武器。“白楊-M”彈體重47噸,長近23米,可摧毀1萬公里以外的目標。“亞爾斯”彈長23米、彈徑3米,至少可帶4個分導式多彈頭,最遠射程可達1.1萬公里。“薩德”這一級別的反導系統欲圖對其攔截猶如“螳臂當車”。
首先,導彈的速燃技術使偵測裝備來不及捕捉。導彈采用大推力速燃發動機技術,并采用最先進的推進劑——復合推進劑丁羥加奧克托金。在結構設計上,該導彈首次配備3臺巡航固體燃料發動機,使導彈的功率更加強大,具備助推段快速助推和機動助推的能力,能夠在飛行初始段很快加速(比同樣條件下的液體導彈加速時間縮短近一半)。新型發動機技術還使其可在大氣層內實現關機,從而使天基紅外探測器難以發現、監測和跟蹤導彈的行蹤,實現了導彈攻擊的“銷聲匿跡”。
同時,導彈的變軌技術大大增強了突破敵防御系統攔截的能力。導彈采用新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在飛行過程中可機動滑翔,以多次改變彈道高度。其彈頭也具有特殊的彈道,反導系統難以發現和跟蹤。在導彈的末助推推進與控制系統中,包括4個互通的燃氣發生器,每個燃氣發生器可由發動機按照預設的程序帶動旋轉,以改變控制力的方向,實現機動變軌。因此反導系統企圖攔截飛行中的導彈困難極大。
導彈的分導技術也足以重創敵攔截系統。新一代“白楊-M”導彈與“亞爾斯”導彈均可攜帶多枚彈頭。每個子彈頭就是一枚殺傷效果巨大的炸彈,發射時分別沿不同軌道飛行、瞄準不同目標,即使這些彈頭被擊毀,也可以大大消耗攔截導彈的數量,從而使后續導彈得以突防。即便攔截系統鎖定飛彈,其攔截效果也十分有限。
最后,導彈的加固技術也令攔截彈無隙可乘。彈頭采用多層殼體結構以防止敵方采用核彈頭進行攔截,不僅提高了彈頭的結構強度,有效防止在非直接撞擊條件下核爆炸效應對其產生的殼體熔化、燒毀、斷裂等,還可以吸收、衰減和屏蔽核電磁脈沖等的輻射能量。另外,導彈的控制系統還采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可使電磁脈沖干擾失效,使導彈具有良好的抗干擾性及飛行的穩定性,有效規避敵方的導彈防御系統。
“薩德”入韓不僅僅是韓方自身的軍事計劃,也是美國NMD的重要一環。此番俄軍動用如此“大殺器”,不僅僅止步于反制“薩德”,更多是在反擊美國將前沿陣地移至遠東的企圖。
俄羅斯的強勢反擊,由近及遠,由點及面,既保證了對“薩德”基地的定點打擊,也推出自身強力的戰略威懾。俄軍仿效西線在遠東調整自身的軍力部署,既是對“薩德”的強烈反擊,也是對自身戰略利益的堅強捍衛。
責任編輯:林晗枝
-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將在越南會面2017-11-09
- 俄印關系近況 印度被疑讓美海軍進入俄潛艇 俄印軍事合作恐受阻2017-11-09
- 俄媒:美國會決定撥款46億美元 在歐洲對抗俄羅斯2017-11-09
- 俄羅斯旅游署:計劃將軍事歷史景點納入紅色旅游路線2017-11-09
- 朝鮮半島最新消息 普京、特朗普或于APEC會議期間單獨會面2017-11-06
- 俄軍演總統普京試射導彈?不落人后美國也搞核演習2017-11-02
- 俄羅斯女模特走秀時死亡!年僅14歲,死亡原因是什么?2017-10-30
- 勒索病毒最新消息 勒索病毒再襲歐洲多國 近200個目標遭到攻擊2017-10-26
- 俄羅斯總統選舉近況 普京:不排除女性成為下任俄羅斯總統的可能性2017-10-23
- 普京“導師”之女克謝尼婭宣布參加俄總統競選2017-10-20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