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在朝鮮紀念“太陽節”的盛大閱兵式上,在規模龐大的武器裝備方隊最后,有兩款看上去像是洲際導彈的武器引起人們關注。而最近幾年來,朝鮮在幾次閱兵中都會有新型遠程導彈“露臉”,朝鮮的導彈能力究竟已經達到何種水平?
這次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兩款導彈,一種外形類似俄羅斯“白楊—M”導彈,一種近似于中國的東-31A型的彈道式導彈。這兩款導彈看起來比前幾次朝鮮閱兵展示的KN—08和KN—14型號戰略導彈更長,由8軸16輪多功能大型車(集運輸、測試、起豎和發射功能于一體)承載。
筆者認為,這兩款之前從未亮相過的戰略導彈應是模型或樣彈,因為根據目前朝鮮已經掌握的導彈研發技術和制造能力,研制出這種洲際彈道導彈的可能性不大。
當前國際上有能力研發和生產遠程、洲際彈道導彈的所有國家,基本在研發每一種新型號戰略導彈時,通常會先制造出模型和樣彈,用于同步研發與之配套的地面設備和車輛、設計相關地面或地下洞庫、為部隊訓練提供器材,以便在列裝后能夠很快形成作戰能力等。在朝鮮導彈武器的發展歷史上,以往也曾經多次制造和展示導彈模型和樣彈的做法。
朝鮮的彈道式導彈是從上個世紀60年代初開始研發起步的。1962年朝鮮接收蘇制“薩姆-2”地空導彈開始接觸液體導彈技術,從此開始了解彈道導彈設計、液體火箭發動機、液體推進劑等技術。
在其多年來的“先軍政治”路線指導下,經過50多年的發展和數十次發射試驗,朝鮮導彈在射程、精度、種類、威力等方面都有著一定進展。但由于受到綜合國力和整體科學技術水平的制約,在發射成功概率上仍然沒有超過50%;在導彈飛行距離上仍然沒有達到遠程和洲際射程(按照國際劃分標準:射程在5000-8000公里為遠程,8000公里以上為洲際);在命中精度問題上,仍然只能打擊面目標,而并不具備打擊點狀目標的能力;在核裝置的武器化上仍然沒有解決運載工具的連接及可靠分離等技術難題,包括使用飛機投擲和火箭運載。
朝鮮在這次閱兵式中之所以展示這種“模型彈”,筆者認為其目有三:一是為了鼓舞國內的軍心民心,展示其國家在“主體思想”指導下建設發展的輝煌成就,展示其有能力和手段戰勝敵人;二是向國際社會顯示,朝鮮已經成為政治和軍事大國,其國際地位不容低估和忽視;三是對外界評估朝鮮能力水平產生迷惑和干擾,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這種戰術在過去也經常被朝鮮所采用。
由于任何一種洲際導彈在具備戰斗力之前,都要經過多次發射試驗,而此前外界并沒有檢測到朝鮮進行遠程彈道導彈試驗的消息,因此對這幾種新型導彈的戰斗力更要畫上問號。
目前的東北亞形勢前景,可以說是箭在弦上、劍拔弩張、一觸即發。如果爆發戰爭,真正要付出慘重代價的是百姓,中東國家的先例已多次證實了這些,我們希望相關各方保持冷靜和克制,讓歷史悲劇不要重演。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朝鮮再度發聲 洲際彈道導彈可攜帶大型核彈頭2017-07-05
- 五角大樓宣布首次攔截洲際彈道導彈試驗成功 難度好比子彈打子彈2017-05-31
- 美軍方將首度測試攔截洲際彈道導彈 攔截系統要怎么攔?2017-05-27
- 中國應如何反制薩德?火箭軍試射新型導彈和薩德有關?國防部回應2017-05-26
- 薩德最新消息 中國給下馬威反制薩德:新型導彈作戰檢驗很成功2017-05-11
- 美軍測試洲際彈道導彈 命中6759公里外目標 中國到美國多少公里?2017-04-27
- 朝鮮導彈試射失敗是故意的?朝鮮閱兵展出的導彈可能是紙糊的模型2017-04-19
- 朝鮮半島局勢 朝鮮閱兵中國派哪位領導人參加?外交部這么回應2017-04-18
- 朝鮮閱兵對半島局勢有什么影響?聽聽專家怎么說2017-04-15
- 朝鮮導彈發射失敗 朝今早再射數枚導彈失敗 韓:或為新型導彈2017-03-23
- 最新軍事新聞 頻道推薦
-
美媒:中國第5艘071型塢登艦下水 071型船塢登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