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趙志疆(職員)
廣州某醫院血液科的周醫生經歷了從醫20多年來最尷尬一刻:當他為一患者做手術時,一旁的患者家屬拿出攝像機,將整個過程拍攝下來。“我奇怪地問這是為什么,家屬回答:‘萬一病人有什么三長兩短,我拍的這些就是證據。’”說起這事,周醫生至今無法平靜。(1月23日《北京青年報》)
有人指出,哈爾濱、深圳等地“天價醫療費”被曝光后,醫患之間的信任度跌至冰點,這名患者家屬手中的攝像機無疑為醫患矛盾提供了新的例證。
當患者及其家屬耳聞目睹了太多的醫療黑幕,基于醫患雙方信息嚴重不對稱,沒人能阻止患者及其家屬本能地對醫院產生猜疑。正因為此,衛生部部長高強在2004年10月1日召開的《醫界名家從醫感悟》首發式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座談會上指出,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醫患關系來說,主導方面還是醫務人員。”
基于此,醫院和醫生有必要讓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了解醫生的診療方案及可能出現的后果。說白了,就是要便于患者全方位監督診療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減少那些因信息不對稱引發的不信任。
當然,這種“理解萬歲”式的方法作用終究有限。醫患矛盾的突出不只是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事,患者對醫生的不信任,實際上折射出患者對現有醫療體制的不信任。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醫院依靠國家財政維持運轉,醫患矛盾不突出;醫改后,由于實行差額補貼,醫院具有了經營性質,而患者也不再享有公費醫療,因此必然帶來醫患間的利益矛盾。
所以,醫患矛盾最根本的原因其實就是“錢”的問題。在政府投入不足的前提下,如何維持運作是醫院必須面對的現實;患者出于維護自身利益,不得不對醫院設防,然而信息不對稱使他們往往防不勝防。解決醫患矛盾,最直接的方法莫過于加大醫療投入,避免醫院片面追逐利益,保障其公益屬性;如此一來,患者自然也就無需再設防。
患者家屬把攝像機扛進手術室,看起來是黑色幽默,但這絕非有意羞辱醫生,恰恰相反,這不過是患者用極端的做法企圖保護自身權益,因為手術刀畢竟握在醫生手里。這臺手術室里的攝像機,不僅錄下了整個手術過程,也錄下了醫改歷程的一個片斷。個中得失,耐人尋味。
責任編輯:海都網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湖北宜都:交警從無證駕駛案中查獲4名吸毒男2016-10-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