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牛力
好不容易湊夠手術費,想著趁孩子放假趕緊來治療,不想剛進醫院就碰到了“好心老鄉”,求醫心切的一家三口稀里糊涂就被帶到了一個小診所,花了2800元買了一大袋子藥,離開了才發現,花大價錢買的藥根本治不了兒子的病。慶幸的是,在仗義護士的幫助下,被“好心老鄉”忽悠的錢又被要了回來。
兒子3歲時掉鍋里被燙傷留下后遺癥
8月12日上午,在省城解放軍第264醫院燒傷科,記者見到了受騙的馮先生夫妻。黝黑的皮膚、濃重的鄉音,還有憨厚老實的外表,直到現在,他們還有些想不通:“好心老鄉”怎么會騙他們?
13年前,年僅3歲的兒子不慎掉進了鍋里,整個右腿被燙傷,雖然進行了救治,但還是留下了后遺癥,出現了瘢痕性痙攣,腿伸不直,走路時,只能踮著腳尖,看上去一瘸一拐的。多年來,孩子的腿成了馮先生兩口子的心病,特別是兒子在學校被人嘲笑悶悶不樂的時候,兩口子就特別內疚,想著一定要給兒子把腿治好。但是,長治的醫院幾乎都跑遍了,也沒有醫院敢接手,都說治不了。好心的醫生建議到省城來做手術,但又因經濟緊張,湊不夠錢,就又拖了幾年。
今年,好不容易湊了一萬塊錢,馮先生兩口子就合計著等兒子放暑假的時候,趕緊到省城去看病。
進醫院遇到“好心老鄉”被帶到小診所買藥
8月6日上午,馮先生一家來到解放軍264醫院。剛進院門,就遇到了“好心老鄉”。
“他說自己是長治和平醫院放射科的,到264來實習,2個月后就回去,以后要有什么事還能再去和平醫院找他。”馮先生回憶,一家人都沒多想,覺得是碰上好人了,還閑聊了半天。緊接著,“好心老鄉”就問他們是不是來給孩子看腿,得到肯定答復后,還仔細看了看孩子的腿,很肯定地說:“這根本不用手術,我認識一個大夫,就是專門治這病的,去他那兒拿點兒藥,回去吃吃、洗洗就好了。”
“心里有些嘀咕,但也沒想著會遇到騙子,就稀里糊涂地跟著他走了。”馮先生說,隨后,他們就被帶到了五龍口周邊的一個小診所,開了2800元錢的藥。
一看說明全是補藥根本不治腿病
“臨走時,為了表示感謝,我們還給了他50塊錢,讓他打車回醫院。”馮先生說:“當時,真覺得就是碰上好人了,做手術得花多少錢啊,這才2800元,就能治了孩兒的病。”
一家人拿著一大袋子藥高興地往車站走,馮先生心里盤算著這既沒手術也沒住院,還真是省了不少錢,可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兒。打開袋子一看,里面除了一堆草藥,還有兩種盒裝藥,分別是“靈芝膠囊”和“芪棗顆粒”,再看說明,全是補藥,根本不治兒子的腿病。
一家人這才恍然大悟,本想再找回去說個明白,又想著折騰半天會錯過醫生出診,就想著先去醫院住下來再說。
仗義護士出手被騙的錢要回來了
到了264醫院,馮先生向醫生、護士訴說了自己的遭遇。“大家一聽,都很氣憤,家境本就貧寒,還又遇到騙子,虧得他們發現得早,這藥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要真是補藥也算,萬一藥再有問題,不是害了孩子么。”燒傷科護士長付麗說,得知對方還給留了電話,她當即就給打了過去,先是教訓了一番,說對方不應該掙這昧心錢,然后警告他,如果不給退錢,就報警。對方一聽,匆匆掛了電話,等再打過去時,就一直不接。于是,付麗換了一部電話,再打,居然又接了,“還是警告他快點兒退錢,要不退就報警之類的。”付麗回憶:“沒想到居然管用了,對方讓他們返回去拿。”
馮先生夫妻趕緊打車返回小診所,這才注意到,門牌上掛著的是牙科診所,出租車司機還打趣他們說:“你們也太天真了,這看牙的能治了腿。”
還好,中間沒有再出現波折,被騙的2800塊錢順利被要了回來。
○延伸采訪
根治“醫托”真那么難?
多年來,對于國內各大城市出現的“醫托”現象,衛生、藥監、工商、公安等部門都曾介入調查,但為什么各大醫院門口還是有那么多醫托徘徊,還是有那么多人上當受騙?
“無法可依是‘醫托’橫行的最大原因。”省城某三甲公立醫院辦公室負責人一語道破“醫托”頑疾的癥結所在。“醫院并不是執法單位,只有等到‘醫托’行騙行為發生或患者出面指證時,醫院保衛科才能動手干涉、驅趕,否則‘醫托’反而會誣告醫院違法。”這位負責人表示,由于目前還沒有出臺針對“醫托”的相關法律法規,每次醫院抓到“醫托”并將其扭送公安機關后沒過幾天,這些熟悉的面孔又會堂而皇之地出現在醫院各科室。
1998年12月,衛生部、公安部曾聯合頒發了《關于清理整頓非法醫療機構、嚴厲打擊“醫托”違法行為活動的通知》,指出“醫托”是違法活動,對于查獲的充當“醫托”行騙的違法人員,根據規定,將由公安機關處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然而在實際操作時,“醫托”往往在被扭送公安部門,處以罰款、拘留后又重操舊業。
目前醫院只能通過加強自身管理來維持醫療秩序。許多醫院都貼出了警惕“醫托”、辨別“醫托”的公告,以提醒患者,醫院保衛科也加大了巡邏的力度。“目前一些大醫院的醫療費用居高不下,醫護人員態度不好、責任心不強、就醫程序繁瑣,諸如此類也助長‘醫托’泛濫。”解放軍第264醫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科室主任認為,“醫托”現象的根源在于醫療服務的供需不平衡。在他看來,要解決“醫托”問題,首先應盡快完善遠程醫療系統,形成地區性甚至全國性的醫療互聯網絡。屆時,廣大的患者就可以通過電話或者網絡進行門診預約、醫療咨詢了。其次,可以在電視臺設立一個專門的欄目甚至頻道,讓專家進行現場的專場咨詢。另外,提高醫療人員的素質也很重要,現在我國的醫療狀況處在供不應求的階段,患者很多,但一流的醫療專家卻相對較少,所以才給“號販子”和“醫托”以可乘之機。
他提醒,在醫院附近,一定要注意那些主動和你接觸并詢問病情的人,不要輕易相信他們的話。一旦不慎去了那樣的診所,當你發現藥價很高而且又不給開處方時,就不要交錢,如果被逼無奈,那就借稱沒有那么多錢,象征性地拿一些。
○鏈接
識破“醫托”常用招數
要想識破醫托,就要知道他們慣用的招數:
第一招:套近乎。醫托們總是游蕩在大醫院附近,找到目標后,主動搭訕套取病情,接著以“同病相憐”或“老鄉”的身份取得病人的信任。
第二招:訴說假經歷。取得病人的信任后,“醫托”接著以“親身經歷”謊稱大醫院不但貴而且治不好,某某醫院某某教授是治這病的專家,便宜有療效,將病人騙至目的地。
第三招:用高價藥騙錢。在診室,與“醫托”聯手的“醫師”開出一些十分普通便宜的中草藥,以高價賣給病人。往往一服只值三五元錢的中草藥,給出的價格竟是幾十元甚至上百元,而且這種醫院一般是不給開處方的。
如果遭遇醫托,并被騙走錢財,該如何挽回損失呢?
1、《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3條、第49條對違法雇用醫托欺騙患者就醫的行為界定為擾亂企事業單位秩序或者是詐騙行為(如果藥是假的,屬于詐騙),依法對醫托及醫托的幕后指使人應當罰款并拘留。患者可以到當地派出所報警,派出所出面處理此事,是可以把患者被騙的錢追回的。
2、向當地衛生監督所投訴舉報。根據患者的投訴舉報線索,衛生監督所不但能將患者被騙的錢追回,而且還將對違法醫療機構的違法行為依法作出行政處罰。
3、要注意保存證據,尚未服用完的藥品,病歷、醫生的處方都是證據。在向派出所報警或向衛生監督所投訴舉報時,一定要帶上以上證據。
本報記者 薛琳 通訊員 白江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