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得有理,向高度要空間,拆得也有理,它破壞了山際線。武漢大學一棟獲得魯班獎的建筑,一幢僅用了16年的教學樓,在爭議聲中建成,又在爭議聲中被拆除。
9月12日,央視《新聞1+1》 部分設備無法播放視頻請點擊這里觀看
因影響景觀 用了16年的教學樓 花1300萬炸了
據新華社10日報道,作為東湖南路環境整治工程的一部分,被稱為“變形金剛”的武漢大學工學部第一教學樓完成了自己16年的使命,被爆破拆除,引發了許多討論和質疑。
相關招標公告顯示,拆除工程經費為1300萬元。
武漢大學學生在采訪中說:“挺可惜的,這棟樓又沒有什么損壞,而且相對較新,我覺得好浪費。”“這個建筑作為工學部一個比較標志性的建筑,也寄予了我們比較深厚的感情。”
9月9日,挖掘機正在施工現場忙碌,幾名女生高舉手臂,與這座即將拆除的武漢大學工學部第一教學樓“告別”
而武漢大學官方給出的理由是:建筑體量和建設高度不符合2011年經住建部批準的《武漢東湖風景區的總體規劃(2011-2025)》。
先建的樓,后出臺的規劃,拆除合理嗎?
教學樓于2000年6月竣工,地面20層,樓高88.3米,面積3.85萬平方米。
武大官網7月7日發布的《東湖南路(武漢大學段)環境整治工程發出動員令》一文稱,在東湖綠道建設工程中,武漢大學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工程已納入市政重點工程。其中該教學樓拆除在工程的重點內容中明確被點名。
武漢大學工學部第一教學樓拆除前后對比圖
對此,華中科技大學力學與土木工程學院退休教授趙憲堯說:“(東湖沿岸)水生物研究所、老干樓……還有好多樓。要按這個規定,武漢要拆多少樓?”
事實上,武大官網發布的《東湖南路沿線(武漢大學段)環境整治工程指揮部負責人答記者問 》,也提到了該建筑在當時的合規性。
這段表述中的“按程序建造”意味著,該建筑當時是按照有關規定和規劃建設的。
如今,教學樓拆除的理由是不符合《武漢東湖風景區的總體規劃(2011-2025)》。那該規劃在法律層面的效率有多大?
清華大學城市規劃教研室主任譚縱波,認為老建筑和新規劃不符,并非違法,“我國的規劃對于建設活動的管理,只有發放兩證一書(或三證一書)時具有強制力。即,如果沒有發放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許可證,建房是違法的。但已經建起的建筑和新編的規劃之間有不符的地方,我認為并非違法。因為法律上有不回溯這么一個原則。”
“向高度要空間” 建前設計者提出不應破壞環境氣氛
剛用了16年就被拆除,那16年前這棟教學樓在規劃建設時,又是依據什么?
1997年12月1日,該教學樓在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破土修建,2000年6月投入使用。2000年8月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并入新組建的武漢大學。20年前,在高校擴招的背景下,各類用房面積緊張,這座教學樓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據澎湃新聞多方了解,這座由何鏡堂院士親自操刀設計的教學樓,在建設之初并未違反有關規劃,反而在竣工后多次獲得建筑領域大獎。
它不僅是“211工程”建設的重點項目,還曾獲得中國建筑工程質量最高榮譽獎——魯班獎。
動工前兩個月,何鏡堂曾在《建筑學報》上發表論文,闡述了這座教學樓的建設理念:“無論是新建,或擴建都應保持風景區與原有地形、地貌和山光水色的和諧統一,在體型、布局、層數、高度、色彩和格調上都應認真考慮,不要破壞風景區的整個環境氣氛。”
同時這篇文章也強調,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的各類用房使用面積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也給建筑設計師帶來了一個難題。
現任武漢理工大學土木與建筑學院副教授的王發堂,1999年作為武漢水利大學建筑系的研究生,曾在《華中建筑》上發表題為《珞珈山的瑕玷—評武漢水利電力大學主教學樓》的文章,稱“(這棟樓)在整個風景區鶴立雞群,猶如珞珈山優美環境走向破壞的一座墓碑……”
武漢大學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教授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建設這座主教學樓的初期,合校前的武漢大學曾提出過反對意見,認為該建筑會破壞東湖的風景,但由于種種原因,反對的意見并未能阻止該教學樓項目的上馬腳步。
中國短命建筑比比皆是 平均壽命僅30年
放眼全國,類似的短命建筑比比皆是:
2007年1月3日,廣州天河城西塔樓被爆破拆除,壽命定格在12年;
三天后,浙江僅僅使用了13年的西湖第一高樓在爆破聲中倒下;
2013年11月9日,南京市湖南路地標性建筑圖書發行大廈也在爭議聲中被爆破拆除;
2015年11月15日陜西西安從未投入使用的118米高的環球西安中心金華辦公大樓被爆破拆除;幾乎同時,河南鄭州造價850多萬只存活了五年的天橋說拆了就拆了……
2010年,時任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就提出,我國被拆除建筑的平均壽命只有30年,而按照我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規定,重要建筑和高層建筑主體結構的耐久年限為100年,一般性建筑為50年至100年。
而在中國建筑科學院2014年估測,“十二五期間每年過早拆除建筑面積將達4.6億平方米,如果按照每平方米拆除費用一千元人民幣計算,則每年建筑過早拆除要花費4600億元人民幣。
短命的建筑造成大量投資付之東流,我國甚至創造了兩項世界第一:在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鋼材的同時,我們也生產出每年高達4億噸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
“一任政府,一任規劃,換一任領導城市的規劃可能就需要調整,這是目前中國建筑大量被拆除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朱文俊說。
城鎮化正在進行,怎樣才能讓建筑更“長壽”?
譚縱波說,這個原本就是規劃建筑專業的使命。但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情況下并不是專業的問題。怎么才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有兩點:一個是專業問題,用專業的方法來解決,交給專業人員來解決;第二個就是全民要理解規劃建筑,它是一個科學。
(觀察者網綜合央視新聞、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黃小群
- 湖南衛視如何從央視手中搶下《人民的名義》?真相是這樣的2017-04-08
- 全國沙排巡回賽平潭站5月開啟2017-04-01
- 央視“換臉”演示提示風險 亂發自拍“丟臉”又丟錢2017-03-17
- 央視2016十佳主持人出爐 董卿朱軍落選背后原因讓人震驚2017-03-16
- 極藻5s的副作用有哪些 央視報道百齡堂極藻5s內幕觸目驚心2017-03-16
- 央視3·15晚會曝光“互動百科”成虛假廣告垃圾站2017-03-16
- 2017央視315晚會直播地址 首次用AR技術揭秘騙局2017-03-15
- 央視記者探訪“薩德”部署地 沿途遍布反薩標語2017-03-03
- 央視《天氣預報》引入新主播 夏雯張泰源霍佳個人資料2017-02-28
- 晉江小伙赴南蘇丹維和 亮相央視火遍朋友圈2017-02-27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快遞小哥撿到500萬是怎么回事?錢被誰領走?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