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中國宜居城市最新排名出爐 青島排名第一
14日,中科院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在被調查的40個城市中,青島宜居指數最高,名列第一。
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為:青島、昆明、三亞、大連、威海、蘇州、珠海、廈門、深圳、重慶。而北京和廣州宜居指數分別為56.24分和56.78分,分別位居倒數第一名和倒數第二名。
本次《報告》評價指標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務設施方便性、自然環境宜人性、社會人文環境舒適性、交通便捷性和環境健康性等6大維度和29個具體評價指標。
報告首次通過大量居民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反映了公眾真實的城市宜居性感受。一個有意思的結果是:不同年齡、學歷、戶籍狀況、家庭月收入等屬性的居民對城市宜居性評價結果明顯不同。其中,20-29歲、40-49歲、本地戶口、高學歷、家庭月收入5000以下和2萬元以上等社會群體的城市宜居性評價較低。也就是說中等收入群體的滿意度要高于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
在6大維度評價中,青島至少有3大維度排名前列。
公共服務設施方便性評價整體領先。公共服務設施評價最高的五個城市主要包括上海、廣州、深圳、北京等一線城市,以及南京、青島、成都、濟南和昆明等著名的旅游城市,得分均超過65分。
東部沿海城市的自然環境宜人性更強。自然環境宜人性評價最高的五個城市依次為深圳、上海、蘇州、 青島 和南京,主要集中于東部沿海城市。
東部沿海和西部高原城市的環境健康性評價較高。40個調查城市的環境健康性評價相對較低,平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58.24、59.17分,是制約我國宜居城市建設的重要瓶頸。在40個案例城市中,環境健康性評價較高的不僅包括廈門、 青島 和威海等東部沿海城市,還包括西寧和銀川等西部地區高原城市。
《報告》指出,北京城市宜居指數得分位于倒數第一,主要受制于主要受制于環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和居民對自然環境的認可度三大維度瓶頸制約。其中,環境健康性維度成為北京宜居城市建設的最大短板。
《報告》負責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員張文忠介紹,其團隊在過去十年,曾經先后于2005年、2009年、2013年和2015年對北京的宜居城市指數進行四次調查。結果發現,從2005到2014年環境健康性是北京宜居城市建設中唯一出現負增長的維度。
“在29個具體評價指標上,盡管房價與宜居城市有直接關系,但我們特意回避了房價這一評價指標,這主要是為了避免評價結果被房地產商用來炒作。”張文忠說。
責任編輯:白夜行
- 黑客星期五晚上拉響了達拉斯緊急警報器2017-04-10
- 協同推進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建設2017-04-07
- 不敢想象 如果城市失去燈光將會變成什么樣?2017-04-07
- 未來住宅有多少可能?有人在一個紗籠里玩了很多想法2017-04-07
- 人民日報刊文:共享單車別只方便自己2017-04-06
- 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對社會的影響超乎你想象2017-04-05
- 泉州打造“智能信息公路” 道路堵不堵上微信查2017-03-31
- 中國高校2016應屆生薪酬排行榜:清華竟然輸給了它2017-03-28
- 土耳其這座城市的海邊休息區,有的只是浪漫和自由2017-03-28
- 助力金磚會晤2017 “廈門城市微公益”啟航2017-03-26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快遞小哥撿到500萬是怎么回事?錢被誰領走?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