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二小(資料圖)
孩子的事無小事,今天我們給了孩子怎樣的當下,若干年后,孩子就將還我們一個怎樣的未來數據。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屢屢發生。根據今年發布的《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6)》,近年來校園欺凌發生的地域范圍廣泛,覆蓋了絕大多數省份,且頻次密集。而據教育部統計,今年5月至8月,就上報68起校園欺凌事件。
聲音
有高校心理學教師認為,在反校園欺凌議題上,中國比歐美日等發達國家距離較大。例如,至今全美都有了針對校園欺凌的立法。而在中國,針對校園欺凌立法上仍是空白。
教育專家余雅風認為:“目前對校園欺凌行為的規范主要是依靠傳統法律,缺乏針對性和指代性。”
教育專家佟麗華認為,如果學生被欺負,家長到學校討說法,需要如何妥善處理、采用何種應急機制、如何及時回應等都應在各校日常管理中進一步細化,甚至可以開發有效預防及處理校園欺凌問題操作手冊。”
自12月8日《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一文引爆輿論5天后,北京市中關村二小校長楊剛終于發聲。12月13日凌晨,楊剛接受了中國教育報專訪,表明學校與寫文家長根本分歧所在:“我們與家長無法協調的關鍵在于對事件的定性。對方一直要求定性為霸凌,我們無法滿足家長的這個訴求。”
楊剛表示,通過學校掌握的信息和情況,這件事情構不成霸凌。因此,學校無法認同《霸凌》文提出的“讓對方承擔相應的治療費用”等訴求。
楊剛同時解釋為何學校“聲明”之后遲遲沒有更多發聲:“我們也是為了保護孩子。我們不希望家長矛盾升級,畢竟這件事情上,一個孩子受到了傷害,另兩個孩子也同樣受到了傷害。”
中關村二小終于直面“霸凌”,但楊剛校長的發聲卻令眾多家長和“吃瓜群眾”感到深深不安。就如《人民日報》評論中說的:“當被還原的過程真的呈現在公眾面前時,當看到三名尚未成年的孩子已經被深深地裹入其中,經歷了學校的調查、等待處理結果、當面致歉、被批評教育的漫長過程時,我們并沒有知曉真相后的釋然,相反,感到了深深的痛。”
A還原真相
廁所里關鍵的30秒
學校承認學生確被垃圾筐扣頭
《霸凌》文中,家長描述了兒子明明(化名)在廁所里被同學宇宇、辰辰(化名)用“垃圾筐扣頭”的場景,“另一個男生從旁邊的隔間扔下了一個垃圾筐,正砸在他的頭上,尿和擦過屎的紙灑了他一臉一身。那兩個男生見狀,哈哈哈一陣嘲笑跑走了,全程不到一分鐘……”
根據學校《班主任對事件的調查記錄》,班主任呂老師調看了監控錄像。錄像顯示:11月24日上午10時3分10秒,明明去廁所;3分17秒,宇宇和辰辰進入廁所;3分47秒,兩人一前一后出了廁所;4分22秒,明明從廁所出來,一邊走一邊用袖子擦著臉。也就是說,三個孩子同時在廁所的時間為30秒。
呂老師經過詢問,確認宇宇確實把廁所垃圾筐扣到了明明的頭上,辰辰一直旁觀。但校方調查報告里記載,明明表示:“宇宇只是想跟我鬧一下,但是沒想到扔那么準,正好扣我頭上了。”
宇宇和辰辰也都表明,看見明明在隔間方便,就說要拉開隔間門“看看明明的屁股”,但并沒有拉門。宇宇隨后來到旁邊隔間,隔著壁板把垃圾筐扔了過去,然后就跑了。辰辰看到垃圾筐扣住了明明的頭,也笑著跑出廁所。
但學校調查報告同時記載,明明對此事感到“害怕”。“扣完之后,我很害怕,然后(垃圾筐)就往下流水,身上也很臭。我洗干凈后就回班了。”
家長為何要寫網帖?
12天內,家長校方分歧難調和
從11月24日事件發生,到12月5日明明家長在班級家長微信群、凱迪論壇等網站開始發帖,這12天到底發生了什么?校方和明明父母進行了什么交涉,讓此事逐漸走向校墻外,成為一起公眾高度關注的事件?
根據《年級組對事件的關注和溝通過程》,11月25日事發第二天,涉事三方家長和校方即進行第一次溝通,參加者為三個孩子、三位家長、班主任呂老師、年級組長趙老師。
溝通會上,年級組認為,這件事“宇宇的行為太過分,要當眾道歉。家長也要重視,對孩子進行批評和教育”。年級組同時表明,“四年級的孩子做事邊界不清,不能預想后果,還要加強與家長溝通這方面的教育。我們對孩子更多采取批評教育,讓犯錯的孩子有改正機會”。
但在《霸凌》文中,明明家長對這次溝通非常不滿。《霸凌》文說:“然而老師也直接定性為‘就是開了一個過分的玩笑’……這一次的溝通顯然沒有任何作用,兒子以為家長和老師可以為他討回公道,但是沒有。老師認為霸凌是玩笑……”
11月26、27日兩天是周六、周日,《霸凌》文記述,“明明晚上不肯睡覺,不愿意吃飯,一點小事就哇哇大哭,賴著我不敢一個人睡覺,好不容易睡著了又會驚醒……連續三天同樣沒怎么睡的我,連夜給校長寫了封信,周一(11月28日)一早七點鐘就等在校門口”。
根據《學校對事件的關注和處理過程》,11月28日周一,兩位德育領導、一位行政領導接待了明明家長。下午3點半放學時,明明家長與宇宇媽媽還在放學地點發生爭吵。呂老師急忙將明明家長請進學校安慰,多名校方人員參與,表示學校理解家長心情,請家長信任學校會重視、研究此事。
對此,《霸凌》文中的記述是:“四個老師跟我談了三個小時,主題竟然是讓我放棄信中提出的四點訴求:處理、懲戒施暴的孩子;保護我兒子不受二度傷害;讓施暴者的家長道歉;對方承擔相應的治療費用。”
至此,校方和明明家長的分歧逐漸不可調和。12月1日,明明家長向海淀區教委投訴,并表明對學校處理問題的節奏、速度不滿意,再次強調自己的訴求。12月5日,明明家長開始發帖。12月8日,《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開始刷爆朋友圈。
B 校方態度
“學校教育更應該是協調者而不是懲罰者”
從12月8日帖子引爆網絡,除了12月10日的一份簡短聲明,中關村二小再無更多表示,這是輿論對二小不滿之處。
公眾對中關村二小12月10日的聲明多有批評,認為“既不向公眾主動說明欺凌事件的來龍去脈,又不以知錯認錯的態度收回那份挑釁意味十足的對外聲明”。
楊剛對此解釋,之所以遲遲沒有發聲,也是為了保護孩子,“我們不希望家長矛盾升級,畢竟這件事情上,一個孩子受到了傷害,另兩個孩子也同樣受到了傷害”。
楊剛表示:“我們不想去處罰任何一個孩子,教育者要從教育的角度、孩子的角度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從社會化、成人化的角度去處理問題。在孩子交往過程中難免會偶發、突發非正常事件,學校教育承擔的更應該是一個協調者的角色,而不是懲罰者的角色。”
12月10日夜間,北京市教委首次回應,稱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僅是家長所盼望的,更是教育行政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呼吁關注事件中每一個孩子的健康,特別是心理健康的疏導;要教育好身邊的孩子,不做有害他人的事情。
13日凌晨2時30分,楊剛又向中國教育報記者提供了一份《中關村第二小學關于“學生受傷害事件”的處理進展情況》,表明“經學校多方調查、了解,三名學生屬于正常的同學關系,課上、課下互動交往正常,有互相起外號現象,但沒有明顯的矛盾沖突。我們認為,上述偶發事件尚不足以認定兩名學生的行為已經構成校園‘欺凌’或‘暴力"。
C 網友之怒
學校規避校園欺凌
這樣草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中關村二小的聲明發出后,輿論再次被引爆。網友認為該處理結果界定不明,學校規避問題且對校園欺凌和學生心理問題并不重視。
網友@ 西的蘑菇表示,你們永遠都不知道這種事在孩子心里會留下多大的陰影,會對他未來的人生走向有多大的影響!
網友@ 紫色包包認為,學校應該針對家長提出的四點要求作出明確回復才是,不管同不同意家長的要求都應該擺出依據,這樣的回復才是有質量的。
網友@ 威廉大希轟:這樣草率就定義了是不是“校園霸凌”,我覺得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此外,甚至還有網友截圖稱,中關村二小在微博發出聲明后,還點贊了一條由學生家長寫的微博,文中稱影響了期末考試。對此,多名網友表達了心中的怒意:“德育都沒跟上,就知道影響了期末考試,這樣教出來的學生,長大后會變成什么樣?”
D 一個問題
霸凌和玩笑的邊界在哪?
我國對行為界限未有清晰標準
或許,這是一場從最初便已經注定了將沒有贏家的紛爭。于孩子、于學校、于家長,也于全體圍觀的“我們”。
先來說孩子。對于涉世未深的他們,規則的意識尚未充分建立,對于個體之間的善意、尊重與和諧也還知曉不多。當事件演變成為成人介入的大事件時,方式不科學、不恰當,不僅不會產生好的效果,還會給雙方孩子帶來心理上的次生傷害。
再看學校。無論事件最終被定性為一起“偶發事件”還是一樁“校園欺凌”,都無法回避一個重要的事實,當前,不僅一所學校,而是大部分學校對于孩子有關生命教育、有關尊嚴教育都還相對缺失,對于校園傷害和暴力事件的深層次認識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對于校園傷害呈現出的多種形式,如“冷暴力”“軟暴力”“微欺凌”還知之不多、重視不夠。在傷害發生之前、之中、之后的科學、妥善應對也還缺乏經驗。
因此,中關村二小的事件終究會過去,但留給我們的思考和討論不應到此結束。對于相關部門和廣大學校來說,借鑒國外一些國家的經驗,盡快明確相關標準,讓廣大教師、學生、家庭能夠對何為欺凌行為有清晰而明確的認知仍是當務之急。
立即評
回避“欺凌”之名無異于助長“欺凌”之實
蔣璟璟
按照校長的表述,此次事件被稱作“偶發、突發的非正常事件”而非“暴力或欺凌”。這番遣詞造句煞費苦心,卻終究有避重就輕之嫌疑。事實上,關于何為“校園欺凌”,并沒有統一的、硬性的標準。這一模糊空間,給了不少學校以極大的可乘之機。現實中,出于盡一切可能淡化自身過錯、規避自身責任的考量,學校管理者難免會把“欺凌現象”視同為“孩子們之間的玩笑”等等。
不少學校在處置校園欺凌時,往往都秉持著“遮丑”心態,想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這種心理下,施害者與受害者都會被學校視作“添麻煩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說,“認不認為是欺凌”也許并不重要,如何善后處置才真正重要。如北京中關村二小這般,既沒有對受害孩子的遭遇表達足夠的同情,也沒有真誠地回應家長的擔憂與訴求,這顯然不是負責任的態度。很可能,當學校的管理者總是千方百計地回避問題、轉移問題、扭曲問題時,“校園欺凌”反倒可能會愈演愈烈。
責任編輯:肖舒
- 瀘州太伏中學學生死亡趙鑫尸檢結果公布 校園欺凌等系謠言2017-04-07
- 女生遭多人欺凌視頻曝光被逼迫喝下不明液體 涉事學生均未成年2017-02-23
- 女生被逼喝不明液體 圍觀者嬉笑:頭一回聽她哭出聲2017-02-23
- 男子自曝初中遭校園欺凌 患交流障礙被家人罵喪家狗2017-01-23
- 阿凡達女星索爾達娜:好萊塢霸凌美總統特朗普2017-01-15
- 14歲少年獲無期徒刑 校園欺凌頻發,法律成未成年犯罪的護身符?2016-12-28
- 初三學生長期遭同學欺凌 吞1.4斤鐵釘欲自殺(圖)2016-12-23
- 初一男生蹲廁時被澆開水皮被燙掉 對方家長給了1000元2016-12-16
- 男同性戀者講述遭校園欺凌 被叫“人妖”還遭人吐口水2016-12-15
- 教育部:將重點督查治理校園欺凌和暴力行為2016-12-15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快遞小哥撿到500萬是怎么回事?錢被誰領走?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