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新華社深圳12月14日新媒體專電題:“太空180”將為未來“飛天”帶來什么

      新華社記者劉宏宇、周科

      “飛天”夢想需要希冀,更需要耕耘。4名志愿者精神抖擻地走出試驗艙,微笑著向歡迎的人群揮手致意。

      14日,由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和深圳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主導,16個國內外單位共同參與的“綠航星際”4人180天受控生態生保系統集成試驗(“太空180”大科學試驗)圓滿收官。

      專家認為,“太空180”試驗在系統復雜度、環境效應維度、項目時間跨度和數據信息獲取能力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我國加快航天強國建設步伐具有重要意義。

      實現兩大學科1700余項數據連續采集

      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綠航星際試驗技術負責人李瑩輝說,這項大型“人與環境”科學試驗完成了全部預定內容,構建并初步驗證了第三代環控生保技術的系統架構與運行模式,是發展高物質閉合度受控生態生保技術的一次重要的工程實踐,是掌握地外星球基地生命保障與健康保障技術的重要開篇。

      在此次試驗中,“綠航星際”平臺14個子系統運行可靠,5類25個品種植物茁壯生長,635臺(套)參試設備穩定工作,2大學科21個參試項目有序實施,實現了2大學科1700余項數據的連續采集,獲取了大量詳實可靠的試驗數據和資料。

      本次試驗中實現了4名志愿者所需全部氧氣、大部分水和食物實現再生式供給。其中,試驗氧氣自給率達到100%,水達到99%,食物達到70%,實現了封閉物質的生態循環。

      在180天中,試驗平臺整體運行平穩,14個功能子系統協同配合,為試驗任務的開展創造了基礎條件。

      4名志愿者狀態良好。在食品保障、生活保障、醫監醫保、心理支持、體育鍛煉等保障分系統的支持下,克服了密閉環境帶來的身心挑戰,均保持了良好的任務執行能力。

      植物生長正常。經過前期預試驗的調整,艙內25種作物整體生長正常,糧食、油料、蔬菜、水果等功能作物都按批次進行收獲。

      在物化再生系統與生物再生系統的協同匹配下,大氣再生、水循環、廢物處理等物質流循環基本正常,物質流循環規律得以逐步獲取。

      醫學試驗進展順利。以人機關系為研究重點的各項醫學試驗正常推進,人的身體、心理、情緒、認知等各類試驗數據按計劃獲取。

      “此次試驗已順利圓滿達到了預定的目標,深化了我國對于第三代航天環控生保系統的認識,這是發展高物質閉合度生命保障系統的一次重要工程實踐,是掌握地外星球基地生命保障系統技術的重要開篇,為空間站相關任務設計提供了重要依據。”李瑩輝說。

      “太空180”試驗,每個志愿者身兼數職

      “太空180”試驗身兼數職,奏響了一曲關乎精神、經驗、情懷、知識接力傳承的樂章。

      “綠航星際”的專家告訴記者,在180天的試驗中,4名志愿者不但經受了狹小密閉空間帶來的生理、心理上的巨大挑戰,還要按計劃完成繁重的科學試驗。他們不畏艱難,勇于挑戰,最終忠實地履行了自己的使命,交出了一份圓滿的答卷。

      在180天中,他們既是“農夫”,每天都要照料糧食和蔬菜;又是“廚師”,自己烹制美味佳肴;還是“醫生”,幫助同伴完成每日的醫學檢查;此外,他們還要當“火星人”,模擬著未來人類飛往火星的旅程。

      幾位志愿隊員告訴記者,試驗的后半程是最疲憊、最艱難的時刻,必須依靠信念和毅力。隊員吳世文說,來自實驗艙外的關心和鼓勵,讓大家擰成一股繩堅持不懈。

      180天的試驗,同樣傾注了艙外人員的辛勤汗水。此次試驗是全體參試科研人員持續兩年潛心攻關和執著堅持的結果,歷經試驗團隊組建、試驗平臺建設、志愿者選拔訓練、設施設備聯調、擬人試驗及艙內植物栽培等多個階段,試驗團隊一路披荊斬棘、攻堅克難。

      指揮長唐永康說,試驗隊總結出的主要試驗進展,凝結了試驗隊全體參試人員上百個日夜的拼搏和堅守,更是老一輩工作者默默奉獻、精心護航的結果。

      積累科學探索人類生存空間經驗

      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李慶龍說,隨著不久前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任務的圓滿成功,這一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二階段關鍵之戰相繼完成,第三步空間站建設已迫在眉睫。

      環控生保技術作為載人航天發展的重要研究領域,事關航天員生命安全,也是實現空間站長期在軌運行和實施載人探月、深空探測、火星登陸的技術制高點,受到了世界航天大國的廣泛關注。

      他介紹,此次試驗是由我國主導的人與環境研究大型國際試驗,在高物資閉合度的生物再生生保技術研究和長期密閉環境下,人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規律探索上取得了新進展,在建立和發展面向星際生存、適合多乘員長時間駐留的生命、健康保障體系新方法和新技術上獲得了新突破。試驗的順利開展和圓滿完成,對推動我們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航天強國建設步伐具有重要意義。

      “每一份物質消耗其實都是有代價的。”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環控生保研究室副主任余青霓說,這是本次試驗所帶來的科研理念上的啟示。

      中國工程院院士彭永臻說,本次試驗涵蓋環境、農業、生物、能源、機械、通信、醫學、健康等學科,是一項高度融合系統工程,很好地驗證了生活生態系統中環境工程技術、物質循環技術、生活與健康保障技術等,加深了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的認識。同時,該試驗獲取了大量科學實驗數據,為拓展人類生存空間的科學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

      “志愿者的出艙只是一個節點,對于科研人員來說,這次試驗獲得的寶貴數據、工程經驗和科學成果仍需進一步發掘和歸總,以為我國后續的試驗和空間應用貢獻力量。”李瑩輝說。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鮮花代替紙錢 “云端”寄托思念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明星合成图综合区在线| 国产亚洲sss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无码亚洲人成影院|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黄色网址|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中文| 亚洲成A人片777777|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女bbbbxxxx另类亚洲| 苍井空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亚洲熟妇丰满多毛XXXX| 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777大小说|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毛片基地日韩毛片基地|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大香伊人蕉在人依线| 亚洲免费中文字幕| 国产人成亚洲第一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电影在线|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噜亚洲AV| 67pao强力打造67194在线午夜亚洲 | 久久亚洲春色中文字幕久久久| 亚洲AV日韩AV高潮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