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相關部門對濟南市槐蔭區黨楊路段的京滬高鐵沿線進行了拆違清理行動,一批存在多年的違章建筑被拆除。 澎湃新聞記者 李珣 攝
高鐵附近的違建,發現了拆,拆了又蓋,如果嚴格要求起來,依法執行絕對沒問題。”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美里湖街道鄭店村村委會一位負責人遙指著村子不遠處的高鐵橋說道。
就在11月29日9時30分,鄭店村毗鄰的范莊村的范莊工業園南區一處工廠發生爆炸事故,這起事故讓京滬高鐵大動脈中斷了數個小時。
這起事故讓高鐵橋下的違建亂象浮出水面。
根據《鐵路安全管理條例》的規定,鐵路線路兩側應設立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從鐵路線路路堤坡腳、路塹坡頂或者鐵路橋梁(含鐵路、道路兩用橋) 外側起向外一定安全距離內即為保護區范圍。
上述保護區范圍規定的安全保護距離最大為20米,城市市區高速鐵路的安全保護距離為10米,城市郊區居民居住區高速鐵路為12米,村鎮居民居住區高速鐵路為15米。
12月1日,澎湃新聞刊發了題為《京滬高鐵被逼停背后:爆炸園區曾擬搬遷,鐵路高架下竟有違建》的報道,就在涉事爆炸工廠附近,記者發現有直接建在高鐵橋下的違章建筑物。
濟南市槐蔭區黨楊路段的京滬高鐵沿線,一處存在多年的違章建筑在今年8月的執法行動中被拆除,并被改造為綠化帶。 澎湃新聞記者 李珣 攝
12月1日,爆炸的硝煙剛剛散去,濟南市槐蔭區委區政府召開安全生產工作會,一場大刀闊斧的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在濟南市槐蔭區開始展開。這場整治行動將以高速鐵路沿線的違法違章建設為重點,對高速鐵路沿線兩側200米內的違法違章建設和企業情況登記造冊,摸清底數,對違法違章建筑、亂搭亂建、自由市場等,能拆除的要立即拆除,不能立即拆除的依法限期拆除。
12月5日下午,濟南市召開安全生產緊急會議,要求立即在全市開展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沿線安全隱患專項行動,對高速鐵路線安全保護區內的生產經營建設單位一律關閉取締
而事實上,澎湃新聞梳理相關媒體報道和政府官方網站信息發現,早在2008年京滬高鐵建設之初,濟南市便在高鐵沿線開展了大規模的拆除違章建筑的行動,此后數年間,高鐵拆違行動年年展開。
“高鐵沿線拆違年年在做,國土部門沒有具體的執法權,需要多部門協同,所以我們也在想辦法,比較早的就建立了一套聯合治理、各司其職的體系。”12月14日,濟南市國土資源局槐蔭分局工作人員說道。
濟南市槐蔭區政府新聞辦工作人員則表示,“高鐵沿線的違建,拆了一部分,一旦監管弱了,又反彈一部分,反復拉鋸,我們不能杜絕這種情況,也還存在一些歷史遺留問題。
但在這次鐵路沿線整治過程中,相關部門不會手軟,不會再出現此類情況。”
濟南市槐蔭區黨楊路段京滬高鐵橋下的帳篷與廢棄品。澎湃新聞記者 李珣 攝
為建高鐵,槐蔭區曾拆掉幾十萬平米
鄭毅所在的范莊村位于濟南市西北郊,是濟南市民眼中的城鄉接合部。
“京滬高鐵還在建的時候,就在沿線組織過拆違,高鐵建成后又拆了幾次。”鄭毅說。
澎湃新聞梳理媒體報道和相關政府官方網站信息發現,事實上,自2008年4月京滬高鐵動工直至2011年6月完工,濟南市尤其是槐蔭區治理京滬高鐵沿線違建問題的腳步從未停止。
據當地媒體《生活日報》2008年11月4日報道,當時由鐵道部京滬高速鐵路建設總指揮部濟南指揮部實施的“京滬鐵路客運專線工程拆遷范圍”劃定。
而就在拆遷范圍劃定的前一周,槐蔭區相關部門拆除了京滬高鐵規劃區小飲馬村附近等處各類違法違章建筑約19.9萬平方米,系當年京滬高鐵規劃區最大規模的拆除行動。而截至2008年11月,該區域拆除的各類違法違章建筑已超過26萬平方米。
“當時的拆遷、征地的范圍都是按照相關規定的統一標準。”槐蔭區政府和濟南鐵路局相關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表示。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夢恕告訴澎湃新聞,我國高鐵項目征地紅線寬度橋梁段為18米,路基段一般為40到60米,站場范圍視設計而定,一般高鐵項目都將征拆范圍設定在征地紅線內,此外,根據噪聲和振動等環保要求,京滬高鐵將距軌道外線中心30米內的房屋納入拆遷范圍。
“不同的線路和區域的標準根據實際情況也會有調整,現在為了減少對高鐵沿線居民生活的影響,一些地段的拆遷范圍和標準也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王夢恕說道。
2009年,伴隨京滬高鐵建設工程的推進,槐蔭區在高鐵規劃區內的拆違工作進一步細化。
據槐蔭區官方網站信息顯示,槐蔭區政府曾抽調30余名執法人員組成3個執法行動組,將京滬高鐵槐蔭段沿線55平方公里的規劃區劃分為3個片區,每日開展專項規劃執法巡查,并將發現的違法建設逐一向區京滬高鐵建設工程指揮部報告,由指揮部統籌建設、國土等多部門配合完成拆違執法工作。
僅在2009年2月9日至3月25日,槐蔭區在京滬高鐵片區內拆除的違法違章建筑便超過4萬平方米。
在初期大規模的清理違建之后,槐蔭區還在2010年10月17日對外公布了《依法整治違法違章建設責任追究辦法》,以求鞏固拆違成果。
該《辦法》規定,轄區內如出現100平方米以內違建,便將追究相應的街道辦或鎮領導的責任,追責手段是黨紀、政紀處分,嚴重的還將移送司法機關,對于違建未立案追訴的還將追究公安、監察部門的責任。
2011年6月30日,濟南市槐蔭區在經歷了數年大刀闊斧的拆違行動后,迎來了京滬高鐵通車。
見縫插針式的違章建筑在高鐵橋下仍可看到。 澎湃新聞記者 李珣 攝
歷史遺留問題:高鐵橋下城管車隊糾結搬還是不搬
然而持續數年的拆違行動,卻并未能一勞永逸。
京滬高鐵橋下的場站搬還是不搬,對于槐蔭區城市管理局下屬的環境衛生汽車隊而言,是個多年未解的謎題。
高鐵橋自濟南西站向南延伸數公里后,在這座垃圾清運車場站中部上空穿過,高鐵如風穿梭的聲音與環衛清運車的轟鳴聲在此共鳴。
“橋下是洗車臺,也就是自來水,場站雖不存在像危化品那樣的危險,但單位目前正在外面征地,肯定要搬遷,之前傳了好幾年看來真要搬了。”場站工作人員張華(化名)告訴澎湃新聞,在高鐵修建前,場站便已在現址,而早在2011年、2012年便有場站要搬遷的說法。
談及高鐵選線修建時的情景,張華頗為無奈。
“這一塊雖不是市中心,但是各種民房、廠房也很多,當時選線也是各種考量,爭取把搬遷量降低一些,如果它不從我們場站上方穿過去,那要搬遷的廠房就更多了。”張華說道。
張華對澎湃新聞表示,這座場站占地面積約有數千平方米,有一部分位于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內,有一部分又不是,不同的區域對應鐵路部門和地方政府兩種不同的土地權屬。
“這么多年沒搬有很多原因,清運站和鐵路部門有一些瓜葛,一部分土地被鐵路部門征用,一部分又不是。槐蔭區一天的垃圾量就有一千多噸,如果要搬遷,業務中斷怎么辦?往哪里搬?垃圾運輸場站如果建在市區,周邊居民肯定不愿意,太遠了又不方便我們開展工作,這樣的問題只能通過政府與鐵路部門溝通協調解決。”
張華表示,近年濟南高鐵沿線拆違工作確有成效,但拆私搭亂建容易,搬遷高鐵修建前便存在的公用建筑卻由于涉及多方利益,面臨較大困難。
對此,槐蔭區政府新聞辦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表示,該汽車隊屬于區直部門單位,搬遷問題確已存在多年,在即將開展的高鐵沿線安全整治行動中,該場站將率先帶頭完成搬遷。
“這是歷史遺留問題,當然治理會有一個過程,目前正在尋找新址,選一個合適的地方不是那么容易,現在選了兩三個地方也不是太滿意,但肯定很快就會搬走。下一步的整治必須有百分之百的落實,不能講條件,也是市里的統一要求。”槐蔭區政府新聞辦工作人員說道。
李師傅用于出租的集裝箱板房,李師傅稱只要提前疏通好關系,在高鐵橋下擺放沒有問題。澎湃新聞記者 李珣 攝
拆完沒半年,又建起來
當高鐵沿線部分公用建筑仍在糾結搬與不搬的同時,一些違建早已見縫插針式地在高鐵橋下悄然出現。
近日,澎湃新聞在濟南市槐蔭區京滬高鐵沿線走訪發現,在槐蔭區黨楊路中段的高鐵橋下仍有違建現象。
此處違建與綠地泉景嘉園小區的西北角隔黨楊路相望,在貫通京滬高鐵西側村莊與黨楊路的輔路旁,兩棟10平方米左右的集裝箱式板房就擺放在高鐵橋下,其中一棟藍白相間、帶有門窗防盜網的集裝箱頗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感官。
集裝箱的主人李師傅表示,集裝箱是用來出租的,租金每天6元,押金6000元,集裝箱有電源沒有水,拉過去就能用。
“如果你是就地開個鋪子那還要和村上協調好,集裝箱在高鐵橋下已經放了,還不止一個,別的地方也有,已經放了那么多都沒事,橋底下還有做這個做那個的很多,只要把關系疏通下就沒問題。”面對在高鐵橋下擺放集裝箱是否違法違規的疑問,李師傅這樣解釋道。
一位居住在高鐵橋旁的居民告訴澎湃新聞,這兩棟集裝箱板房在此擺放時間已起碼有三個月以上,此前并沒見到有城管等執法人員前來清查。
在集裝箱板房旁,一輛車牌號為魯HMY787的銹跡斑駁的罐裝車停靠在大橋下,車身上標有“四川龍興物流有限公司”和“運輸介質水泥”字樣。
上述居民說,它開過來多日就沒再動過。
12月14日,澎湃新聞從四川龍興物流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不了解相關情況,該罐裝車車牌號也未在公司登記,可能為公司此前轉讓出去的二手車。
在濟南市槐蔭區黨楊路段的京滬高鐵橋下,一輛銹跡斑斑的罐裝車停留多日卻無人問津。澎湃新聞記者 李珣 攝
位于京滬高鐵沿線的鄭店村,與此次發生爆炸事故的范莊村毗鄰,鄭店村多位村干部向澎湃新聞表示,高鐵沿線的違建情況已非一年兩年,村級行政單位缺乏相關執法權,對于違建的界定權限也很有限,高鐵建成后又經歷了多次拆違,但違建周而復始、屢禁不止。
“高鐵建成后的2012年年底又有拆違,違章建筑拆除了又蓋起來了,有的繳了罰款就成合法了。2013年拆除過一些建筑物廠房,政府組織拆除了,沒半年又建起來了,別人舉報了,上級部門說他合法走程序了,張三可以建李四為什么不能建?誰的責任?如果是誰建都不行,那就是執法力度到位了。”鄭店村村委會一位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說道。
位于京滬高鐵橋下的濟南市槐蔭區環境衛生汽車隊場站,多年來搬與不搬成為一大謎題。澎湃新聞記者 李珣 攝
強力執法,還需政府上層發力
面對鐵路沿線違建較多、環境較差的情況,2015年7月,濟南市再次啟動鐵路沿線環境整治工作。
2016年7月,槐蔭區全區鐵路沿線環境再治理再提升行動啟動,槐蔭區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指揮部決定用1年左右時間,基本消除鐵路沿線臟亂差現象。
“2015年的是全省鐵路沿線環境的整治,重點是美化靚化、美化窗口,今年8月份的拆違,主要是解決一些歷史遺留性問題,但主要工作還是沿線的美化靚化。但著力點都是強力執法,下決心解決問題。”槐蔭區政府新聞辦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解釋道。
2016年9月23日,《濟南市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規劃》通過專家論證,在執法力度之外,濟南市嘗試從頂層設計上規范今后的鐵路環境整治行動。
而在確保執法力度的同時,如何破解鐵路部門與地方政府“兩個系統”的糾葛也成為關鍵。
濟南鐵路局濟南工務段安全科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表示,鐵路沿線拆違乃至沿線環境治理,地方政府和鐵路部門都有一部分責任,但是誰負主要責任不是很清楚,鐵路安全保護區也需要地方政府協調和劃定。
“里面很多工作也需要鐵路部門給地方政府發函,鐵路部門最多報鐵路公安進行制止,而具體執法需要地方政府配合。”該工作人員說道。
濟南市國土資源局槐蔭分局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表示,槐蔭區內的京滬高鐵沿線拆違工作都在國土部門工作職責范圍內,槐蔭區委、區政府在2012年5月下發了《關于加強土地執法監管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各辦鎮是本行政區域開展依法即時拆除工作的責任主體,負責組織、指揮、協調有關部門對轄區內發生的違法違章用地行為進行制止和拆除,區國土資源分局負責全面巡查,定性土地違法性質,紀檢監察、信訪、公安、安監、司法、消防、衛生、工商、供電等部門協同配合。街鎮及區城管執法局在接到區國土分局違法用地認定報告后7日內,組織力量拆除違法用地上的建筑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
“高鐵沿線拆違年年在做,國土部門沒有具體的執法權,需要多部門協同,所以我們也在想辦法,比較早的就建立了一套聯合治理、各司其職的體系。”濟南市國土資源局槐蔭分局工作人員說道。
濟南市在今年7月的整治方案中已經明確鐵路沿線安全治理權責,據《濟南時報》報道,該行動將按照“屬地管理”和“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有關縣市區、濟南鐵路局為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的責任主體。有關縣市區將逐級簽訂責任狀,保障工作落實到人。
對此,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孫章對澎湃新聞表示,應由國家鐵路局出面,向國務院建議,修改完善《鐵路安全管理條例》,從法律法規上明確責任主體。
“現在的中國鐵路總公司是一個企業,政企分開,安全、監管是政府的責任,鐵路總公司沒有執法權,在這方面,國家鐵路局作為交通部下屬的政府部門,應該來協調鐵路部門和地方政府。”孫章表示,面對此次工廠爆炸逼停京滬高鐵的事故,結合多年高鐵沿線安全治理的得失教訓,更應舉一反三。
責任編輯:肖舒
- 濟南一救護車紅燈過路口被撞翻 病人受二次傷害2017-04-03
- 濟南車位價格兩年漲了3倍 炒不了房炒車位?2017-03-21
- 17萬買奔馳是13手 在濟南歐瑞達二手車行遇到這種奇葩事2017-03-07
- 濟南“養犬計分制”是什么?總分12分,全部扣完,犬主要“補考”2017-03-03
- 南嶼拆除兩處違建 拆除面積共420平方米2017-02-25
- 濟南:女環衛工生病讓丈夫替干被罰款 打舉報電話被辭退2017-02-15
- 積蓄給女兒后失蹤 母親通過微信轉賬一萬元后不辭而別2017-02-11
- 男子強奸相親對象 獸性大發在車上強行發生性關系2017-02-03
- 魯能有望承辦2017中超聯賽開幕式 多點優勢明顯2017-01-31
- 濟南首批投放1.1萬輛共享單車已到位 可投入使用2017-01-26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快遞小哥撿到500萬是怎么回事?錢被誰領走?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