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大部分廣告都以藥物圖片為背景,附上微信號和廣告詞。
澎湃新聞搜集到的99份涉微整形行業生產、銷售假藥的裁判文書,涉及96起刑事案件。經統計,除2起生產、銷售假藥案,剩余案件均未染指假藥的生產過程,涉案人員從上家進貨,再加價售出。
這近百份判決書描繪出一條銷售假藥的完整鏈條:有人批量生產后,去各地的美容博覽會上推銷,有組織卻無任何醫療美容資質的微整形機構大量買入后,再銷售給顧客。假藥在微整形培訓班擴散——他們招收學員,再將假藥賣給學員,學員再賣給下家,基本都在“線上”交易。
澎湃新聞調查發現,微信朋友圈及百度貼吧成為眾多微整形機構的宣傳、售賣平臺。澎湃新聞先后仔細翻閱“微整形”貼吧、“微整形針劑”貼吧和“微整形培訓”貼吧內容,發現其中充斥著大量違規售賣未經國家批準進口的微整形產品的廣告,還有大批各地工作室、培訓班的宣傳,絕大多數只留下一個微信號供聯系。
澎湃新聞先后聯系了其中3個針劑賣家、5所培訓機構,發現這些機構或個人不僅出售國家批準使用的微整形藥物,還出售未經批準使用應按照假藥論處的藥物,如未經允許進口的其他品牌肉毒素、玻尿酸、溶脂針、美白針等,有賣家稱出售均為快遞寄出,“就算你是十萬的單子也不可能當面給你啊,釣魚執法懂不?”
美容博覽會成假藥集散地
上述96起案件中,僅有2起生產、銷售假藥案,均于2015年判決,且兩案被告人及同伙人數眾多,存在細致的分工及完整的生產鏈條。其中一起案件未提及涉案金額,另一起案件銷售金額達230萬余元。
2015年3月由河北省滄州新華區法院判決的案件中,被告人將假藥更換藥瓶、粘貼標簽后,分兩種途徑進行販賣。一方面,被告人雇傭數名員工,讓他們打電話幫助推銷假藥,給銷售利潤的百分之二十作為提成;另一方面,被告人參加各地的美容博覽會,在美容博覽會上銷售假藥。法院查明,賣出的假藥流向全國各地的6個美容整形機構,最終被作為微整形針劑為受害人注射。
據公開資料,美容博覽會常在各大省會城市舉行,吸引全國各地的美容藥品和器械經銷商、整形醫院、美容院等參加。
美博會上有假藥銷售,已有多家媒體進行過報道。2014年8月,法制日報刊發報道《美博會成假仿美容藥品集散地》,該報道稱“犯罪嫌疑人均通過在各地舉辦的美容博覽會相識,并相互勾結逐步發展出一個龐大的制假售假網絡。……本應成為行業交流平臺的美容博覽會,反倒為犯罪分子提供了犯罪溫床。”
微整培訓班:5天速成,向學員分銷假藥
上述案例中,除少部分直接生產假藥的黑作坊,大多數不法分子在無資質的情況下,開設微整形工作室、培訓班,用以銷售、注射微整形假藥。
這96起案例中,查出銷售假藥的整形美容機構多達42個,其中注明有資質的2家,其余均為在出租房、寫字樓、住宅樓中開設的如“微整形工作室”、“培訓班”等私人美容整形機構,裁判文書中明確標注無任何資質的有30家。
其中,10起案例提及各類“微整培訓班”,它們在假藥分銷鏈條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公開招生并賺取學費,在培訓過程中向學員推銷假藥,學員們購入后再通過個人渠道售賣、注射。
此前,一家名為“德麗注射微整形培訓班”的違法培訓機構被查處,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法院于2016年10月24日做出的判決書顯示,2012年底,兩名被告人合伙在香港注冊“香港德麗美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主要業務是培訓,在深圳某酒店內開展,為期4天。每期培訓的最后一天,學校會把其使用的微信號給學員公布,學員需要就會聯系上述微信,學校通過微信解答購買微整形產品的相關咨詢、告知價格。
2015年1月,一家名為“琪微整形培訓機構”涉銷售假藥被警方搗毀。2015年年底至2016年初,浙江省嘉善縣法院陸續對該案12名被告人進行了審判,這也是上述案例中涉案人數最多的銷售假藥案。判決書顯示,該培訓機構專門雇傭培訓師和銷售、后勤人員。培訓師負責假藥產品介紹及采購;市場銷售負責采購、課程推銷、招攬客戶;后勤負責假藥管理與發貨。
澎湃新聞先后聯系了5個在百度“微整形培訓吧”中宣傳招生的培訓班,與判決書所披露的過程相似,經咨詢,培訓班價格4800-8300不等,課程可選微整形針劑注射班、雙眼皮班,課時均為5-7天。而具體的課程項目中,大多包含未獲批準的整形藥物如溶脂針和美白針注的射技巧。5個培訓機構均表示,畢業之后可以向學員提供“貨源”,并表示“直接國外進口,用了肯定沒問題”。
個人微信私下交易,酒店房間注射假藥
除上述兩種銷售渠道外,還有一類人處于假藥銷售鏈條的最末端——他們沒有工作室、不批量生產,只從不明渠道的上家買入有限數量的微整形產品,利用網絡渠道進行販賣,與買家溝通好時間、地點,然后面對面交易并注射。
這96起案件中,37起銷售、注射假藥地點為酒店房間、私人住所或辦公室,其中35起案件被告人利用微信朋友圈、QQ、陌陌等網絡平臺交易,有18起案件的被告人正是上述地址銷售、注射假藥時,直接被公安機關抓獲。
如今,仍有人疑似通過網絡渠道售賣假藥。澎湃新聞在百度“微整形針劑”貼吧中隨機選取了三個兜售針劑的廣告,并以買家身份分別添加廣告上留的微信號。咨詢后發現,賣家不僅出售國家批準使用的微整形藥物,還出售未經批準使用應按照假藥論處的藥物,如未經允許進口的其他品牌肉毒素、玻尿酸,和溶脂針、美白針,對方稱,下單后均使用快遞寄出。
對于藥品來源,他們均表示“直接從國外進口的正品,放心用”。而從賣家發在朋友圈、以及私信澎湃新聞記者的針劑藥品照片來看,其外包裝上均無國家食藥監的批準文號,多數藥物外包裝無中文。
對于“為何沒有藥監局批號”的質疑,一賣家反問“人家歐洲產的產品是不是還不如國內賣的安全?”
這些賣家所賣同樣藥物的差價巨大,有些藥物的報價甚至有3倍之差,某未經許可批準進口的美白針有人賣4000元,有人只賣1150元。一位出價最低的賣家,自稱“日韓的廠家渠道,藥房合作”,且全國設有倉庫,“囤貨在河南,歐貨在其他地方,南光(美白針)在福建”。
他拒絕了澎湃新聞記者當面交易的要求,并稱“就算你是十萬的單子也不可能當面給你啊,釣魚執法懂不?”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副主任醫師韓雪峰曾在媒體采訪中提示了使用走私藥物的相關風險,他稱所有的進口的藥品,經過國家食藥監監管之后要重新包裝,里面一定有中文說明,且表面盒子也要用中文,“水貨在運輸過程中有可能不是冷鏈運輸,即使是國外的真貨,那么到了我國也可能已經完全失效,或者是藥品產生了變性,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注:本稿件引用數據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裁判文書統計,非全樣本)
責任編輯:肖舒
- 娛樂圈女明星短發造型代表者,最后一個真的是“整容般”的發型2017-11-03
- 斗魚馮提莫整容了嗎 變美后的她人生簡直開掛 粉絲數龐大2017-10-31
- 甜馨用實力證明李小璐當年的話,有一種整容叫甜馨長大了2017-10-24
- 臺灣偶像劇一姐曾之喬整容后變路人甲,之前的清純哪去了?2017-10-24
- 黃渤陷整容風波 網友直呼:這顏值別逗了!而他的回應令人佩服2017-10-19
- 海外代購藥品貓膩多 朋友圈兜售多“三無”產品2017-10-11
- 薛之謙沒整容前像殺馬特多處改動如換臉 薛之謙整容前后對比照2017-09-30
- 薛之謙未整容前照片曝光像殺馬特 多處改動如同換臉2017-09-30
- 她曾被曝整容、家暴,現在失業自己撫養女兒!卻在芭莎捐70萬2017-09-30
- 娜扎竟把自己的駝峰鼻削掉了!她這是要步上鄭爽整容老路?2017-09-23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女子網購貨不對板 商家爽快退款還多退1萬?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