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代理人:“做好事卻被別人說是欺詐”
該活動是否為消費行為?樂視方面是否構成消費欺詐?這些問題在法庭上成為爭議焦點。案件還將擇期繼續開庭。
“樂迷”的代理律師、京師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左勝高、許浩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80名原告要求判決被告履行“兌換原告每人一部3999元樂視手機”的義務,并認為被告行為構成消費欺詐,應賠償原告每人3倍費用,即11997元。
左勝高認為,該活動的“樂迷”是此前購買過樂視產品或服務的特定消費者,且春節期間連續16天“簽到”“打卡”,獲得相應的“樂米”,并希望通過一定數額的“樂米”兌換樂視手機,是一種消費行為,而樂視在其中前后不一的規則,其實就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所涉及的消費欺詐。
他援引今年1月6日頒布的《網絡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暫行辦法》稱, 消費者采用積分、代金券、優惠券等形式支付價款的,網絡商品銷售者在消費者退還商品后應當以相應形式返還消費者,“因此網絡上積分換購商品,也屬于消費行為”。
樂視方面代理人回應稱,兌換活動系樂視公司“回饋用戶”的行為,是一種單方面的饋贈,兌換只需簽到、回帖,付出的成本極低,應適用于合同法的要約條款,并非消費行為,更不是消費欺詐。
樂視方面代理人強調:“ 樂視兌換手機是做好事卻被別人說是欺詐。”
樂視方面代理人解釋,他們已“非常寬容”:活動原先要求須指定區域回復指定內容,現在只要回復內容都算數;原先“樂米”一年內有效,現在這批用戶的“樂米”永久有效,分期兌付;除了該起訴訟之外,也有其他人提起訴訟或要求和解,現已兌換手機。
沙正、曹木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他們想要的不僅是一部樂視手機或是3倍賠償,而是樂視的道歉。原告代理律師稱,因為原告人數眾多,且案件拖延時間較長,是否同意和解方案需征求原告意見。(文中曹木、沙正為化名)
責任編輯:肖舒
- 樂視“全面屏手機”曝光 真相是我們都被騙了!2017-09-29
- 樂視金融總裁楊新軍、副總裁丁曉強離職?樂視再現離職潮?2017-08-23
- 樂視員工在公司服務器植入木馬牟利 被提起公訴2017-08-02
- 樂視員工“1元卡”解密銀行“人群畫像”授信邏輯2017-07-31
- 樂視手機一半維修點“失聯” 總部3個月未供配件2017-07-26
- 樂視手機售后配件業務停擺 成都一機主:送修的手機失聯2017-07-24
- 消息稱樂視7500萬美元可轉債違約 擬債轉股2017-07-21
- 賈躍亭妻子甘薇回應“跑路”質疑 樂視欠薪員工申請勞動仲裁2017-07-14
- 福州部分樂視線下體驗店關門 一些體驗店名存實亡2017-07-14
- 招行否認查封樂視資產 樂視:資金緊張 推遲一個月發工資2017-07-12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女子網購貨不對板 商家爽快退款還多退1萬?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