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戶籍含金量下降
武漢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吳傳清認為,特大城市、中心城市設置門檻,除了積分落戶,也有購房落戶等措施,這是為了解決公共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一些地方限制一般人口增長,但是仍會大力引進高端人才,以謀求產業發展,增強經濟活力。”
據了解,對于限制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人口規模,此前國家的多個文件也有具體規定。
比如《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提出,合理確定城區人口300萬-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72號)則提出,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以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等為主要依據,區分城市的主城區、郊區、新區等區域,分類制定落戶政策,重點解決符合條件的普通勞動者落戶問題。
戶籍人口比重低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進一步放寬外來人口落戶指標控制,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
陜西社科院學術委副主任張寶通認為,一些省會和重要城市限制人口,實施積分或其他政策入戶,是因為城市較大,未來的發展需要轉型。“這些城市對專業技術人才戶口都是放開的,對其他人員通過積分加以適當控制,使城市有序發展。”
但對于一些在當地生活的人來說,選擇積分落戶只是“看上去很美”。
“我是湖北農村戶籍,家中有地,在武漢買了房子,孩子在武漢上學沒有問題,高考也不受影響。轉戶籍獲得的直接好處幾乎沒有,”上述在武漢工作的醫生指出,“如果是買房的話,本市戶籍的也有限制。所以沒必要搞積分落戶。”
另外,也有多名農民工告訴記者,即使大城市戶籍很容易獲得,也不會選擇轉戶口。“我在家里有地,這是最后的保障。城市即使給了房子,沒有穩定的工作,也無法生存。”一位外出務工的農村戶籍人士說。
“現在城市化仍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但由于大城市房價過高,而農民又享受土地權益,就出現了雙向選擇的狀態。”張寶通說。
他認為,過去的實踐證明,限制大城市發展,大力發展中小城市的政策值得推敲。“城市的發展不是大、中、小城市齊步走,而是全國性特大城市先發展起來,等到其生存成本偏高之后,人口就向省會城市流,省會城市生存成本再高之后,人口才會流向中小城市。”
責任編輯:林晗枝
- 開學第一天,農民工劉大剛寫在黑板上這段話,老師不舍得擦2017-08-27
- 積分落戶新政漸實行 二線城市發戶籍“邀請函”2017-08-14
- 多地取消購房落戶政策 租房“賦權”時代來臨2017-08-02
- 廈門吸引臺灣人才落戶創業2017-08-01
- 國家發改委組織實施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工作2017-07-13
- 農民工為了不弄臟銀行地板 脫鞋后赤腳取錢(圖)2017-07-08
- 閩近六成農民工月均收入三四千元 建筑行業最高2017-07-01
- 福州出臺30條細則推動大數據發展 企業落戶獎勵200萬2017-06-28
- 三明市多舉措預防和處置農民工工資拖欠工作2017-05-16
- 符合條件的技能人才 可以落戶廈門島外四區2017-05-16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女子網購貨不對板 商家爽快退款還多退1萬?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