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供給側改革
基層干部和相關專家認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國家在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也要注重進一步減輕農民身上的各種新型負擔,提高他們的純收入和財富積累,真正實現致富奔小康。
首先,應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
袁長波認為,當前農民的需求提升,現有的供給滿足不了這些需求,迫使他們花費較大的成本到城市消費。
他建議,大力實施農業、農村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優質的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資源下沉到鄉鎮和中心村,送到農民身邊,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并逐步引導他們在當地就近完成市民化和城鎮化。
其次,應強化基層治理,扎實深入全面開展移風易俗活動。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表示,高價彩禮、大操大辦、人情債等風俗吞噬著農民有限的財富和國家的扶貧資源,在農村社會沒有形成有效自治之時,國家擇機介入加強引導顯得尤為必要。
賀雪峰說,首先要管住基層黨員干部,讓這部分人不參與;再通過加強文化建設和相關制度建設、訂立村規民約等方式,逐漸轉變鄉村陋習,給不堪重負的廣大農民松綁減負。
一些地方已經出臺措施,探索移風易俗。江西省文明委日前出臺《江西省農村“推動移風易俗 促進鄉風文明”行動方案》,明確規定將移風易俗工作列入全省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
再次,應改革創新農業扶持方式,多措并舉降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成本。
周振濤建議,一方面結合農民需求加強農田水利、土地平整等基礎設施建設,并通過構建大信息平臺引導農民合理生產;另一方面著力優化金融、保險等相關服務,結合農業特點推出更多優質低價的金融產品。
同時,加大力度規范基層權力使用,讓惠民政策真正落地,優化創業環境。加強市場監管服務水平,降低農業經營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農產品入市障礙,讓新經濟新業態在廣大農村蓬勃發展。
娶妻難:一些農村家庭因彩禮債臺高筑
“偏遠農村多窮漢,討個媳婦真困難,如今彩禮十幾萬,其他花費還不算,傾家蕩產全抖完,拉下饑荒誰來還?”這是《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中西部某縣農村采訪時聽到的一句順口溜。
在舊習俗和攀比風氣影響下,象征著喜慶幸福的結婚彩禮在一些農村地區反而成了家庭負擔。記者采訪發現,面對“有利可圖”的“彩禮經濟”,一些農民將女兒看成集市上“競價”的“商品”,而為應付高額的結婚彩禮,不少農民家庭債臺高筑。
專家認為,高額彩禮與過去“重男輕女”引起的男女比例失衡密切相關,不僅讓婚姻變了味,也嚴重影響社會風氣。伴隨城鎮化加速、大量務工人口流動,農村適婚女性數量銳減,高額彩禮在農村仍然存在攀升空間。
記者調研發現,西北地區近年來彩禮價格節節攀高,甘肅慶陽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7850元,而彩禮已經達到了20萬元。此外還有“二程”(男方給女方買衣物的錢款)、“三金”等諸多名目繁瑣的婚娶習俗,女方還要求買房買車,這樣下來一家娶妻成本可高達約60萬元。
彩禮價格與貧困程度成正比,一些農村生活水平越低,彩禮負擔越重,婚嫁矛盾也越突出。中西部一農村第一書記說,當地彩禮價位與家庭收入緊密掛鉤:一等屬條件較好者,彩禮20萬元以上,家里有房有車;二等屬于一般,彩禮10萬元上下,這種情況居多;三等是花費五六萬元去越南、云南等地買媳婦;四等是家庭財力不夠,結不起婚。
越來越重的婚嫁負擔,除了致貧返貧,還衍生不少社會問題。由于“娶妻難”凸顯,甘肅慶陽甚至出現了“人市”,每年臘月在縣城鄉鎮繁華區,媒人們聚集在這里說媒拉纖,產生了騙婚、“黑媒婆”職業化等亂象。
同時,一些負擔沉重的家庭“養老扶幼”問題突出,生活狀況令人擔憂。自從跟兒媳婦離了婚,兒子就出門打工很少回來,西坡村村民張宗良想給兒子再物色個“二婚”,但彩禮已經漲到了22萬元,娶不起。如今,74歲的張宗良成了空巢老人,還撫養著一個留守孫子。走進這個“光棍家庭”,滿屋臟亂不堪,桌上剩飯剩菜散發出餿臭。
記者調研發現,多重因素導致農村彩禮高漲。首先,男女比例失衡嚴重。由于傳統“重男輕女”觀念,男多女少較為普遍。江西、湖北等地一些村小組幾乎清一色的小伙子,待嫁女青年變得“金貴”。
年逾古稀的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碼頭村村民何宜均年輕時當了近20年村干部。他認為農村傳統的“無子意味著絕后”的觀念,無形中使得男女比例失調,推高了農村男青年娶妻的難度和成本。村里26歲以上的男光棍就有40多個。
其次,經濟基礎薄弱。記者發現,但凡是婚嫁歪風盛行地,多屬工業薄弱的農業縣區,外出務工成為當地農民主要選擇,而女性外出后大多不愿再返回農村,進一步加劇女性資源稀缺。
再次,攀比風氣成習。“有時候就是個互相攀比的心理,辛辛苦苦養了20多年,如果自己女兒結婚彩禮不如別人家的,會覺得面子上過不去。”江西省鄱陽縣西分村村民江明禮說。
何宜均說,現在村里男青年討老婆,要有“一座趕時髦的房子、一對年輕的父母、一輛上檔次的小轎車”。至于結婚彩禮,少則10來萬元,多則二三十萬元,另外還流行給女方買金首飾,動輒6金、8金,有一戶竟然配了18金。
專家認為,整治“天價彩禮”亂象,單純通過宣傳難以奏效,必須標本兼治,培植婚俗新風的“沃土”。
一是以脫貧促“脫單”。記者回訪甘肅省一些曾經的“光棍村”發現,近幾年當地通過培育產業、發展農村企業,村民的致富水平提升,光棍的數量隨之銳減,比脫貧還難的“脫單”問題正在逐步解決。張建君認為,農村形成相應規模的產業合作體,容納青年農民工就近就業、增加收入,有望從根本上鏟除舊俗習氣滋生的土壤。
二是增強民間中介“話語權”。近年來,江西省尋烏縣一些農村通過民情理事會等方式探索移風易俗,治理天價彩禮、賭博等陋習,取得了一些成效。江西省社科院社會學專家馬雪松建議,不妨加大力度探索建立類似的村民組織,遏制婚俗陋習,引導樹立婚嫁新風。
三是平衡農村性別比例。專家建議,各級衛計、司法、公安、教育等部門加強協作、對涉及胎兒性別鑒定、人流、采血送境外鑒定胎兒等違法廣告進行集中整治,嚴格B超儀器管理。
四是政府主動“牽線搭橋”。組織農村青年相親會、鵲橋會,成立鄉鎮婚介所,舉辦集體婚禮,為他們創造婚戀渠道和平臺。
(本組稿件均由記者王賢、余賢紅、梁軍采寫)
責任編輯:肖舒
- 小鎮彩禮之變:一度要價50萬 如今“指導價”2萬2017-08-04
- 廈門女子懷孕六月引產 男友竟要求退彩禮2017-07-15
- 訂婚3天女友“消失” 22萬元彩禮差點打水漂2017-06-26
- 收幾十萬彩禮一分不陪嫁 婚禮當天新娘因這事被打!2017-06-11
- 新娘要8800的下車錢 新郎對新娘拳打腳踢:不結婚滾蛋2017-06-10
- 情侶辦婚禮后分手彩禮錢要退嗎?沒領結婚證分手后需返還部分彩禮2017-06-05
- 泰男子娶變性美女 泰國結婚彩禮是多少?變性女可以懷孕生小孩嗎2017-05-07
- 農村彩禮節節攀高 甘肅慶陽甚至出現了“人市”2017-04-11
- 老漢娶小22歲乞討女 60歲時再當爹 兒女雙全好幸福2017-03-31
- 陜西石泉縣:女子兩次懷孕后均小產 被同居男友追討3萬彩禮2017-03-10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女子網購貨不對板 商家爽快退款還多退1萬?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