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焰吐著火舌,煙霧籠罩,現場能見度不足兩米,溫度高達60攝氏度,幾名身穿橘黃色工作服面部佩戴著呼吸器的救護隊員背負著30多公斤的設備,在低矮的巷道來回穿梭,營救傷者。眼前的這一幕,是山東能源淄礦集團礦山救護大隊的日常訓練。
山東能源淄礦集團礦山救護大隊成立于1953年,是山東煤炭系統組建的第一支礦山救護隊,也是我國成立最早的九支救護隊之一。唐山大地震發生時,救護大隊是第一支抵達災區的外省救援隊,因為出色完成唐山大地震的救援任務,被稱為“救護鐵軍”。當有礦山發生危險時,他們總是沖鋒在前,成為礦山守護神。
“救護工作是高危行業中的高危工作,尤其是在進行礦井下救援時,隨時都有可能遇到未知的危險。”山東能源淄礦集團礦山救護大隊大隊長李剛業告訴記者。
當有礦山發生瓦斯或煤塵爆炸、冒頂、透水等重大事故時,幸免于難的礦工爭先恐后的往外跑,救護大隊隊員卻要冒著二次爆炸或塌方、透水、毒氣等危險往井內沖,因此身體素質是每一個救護隊員必須過的第一關。圖為救護大隊隊員正在進行巷道模擬訓練,救護隊員背負30多公斤的設備,在濃煙滾滾溫度高達60多度的密閉空間內進行體力鍛煉。
每天進行大量的體能訓練是救護隊員們日常的“必修課”。每天進行3000米、4000米長跑,中間穿插爬繩、引體向上、拉檢力器、負重蹲起、舉重等科目訓練。
體能對于救護隊員來說至關重要。“要想戰時少流血,必須平時多流汗。”在日常的訓練中,李剛業總是嚴格地要求每一位救護隊員,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救護隊員和他們的家人負責。
除了進行日常的體能訓練,救護大隊還定期進行實戰演練。密閉的巷道里點起熊熊烈火,濃煙滾滾,能見度不足2米,溫度甚至高達60多度,救護隊員背負著30多公斤的救援設備,戴著呼吸器模擬井下救援,搬運受傷人員、急行軍、鋸圓木、爬曲巷、檢查有毒氣體等,或在巷道里模擬搭建密閉墻、架木棚、對傷員進行救護等實踐操作。
救護工作比較特殊,尤其是在礦井下進行救援時,要經常面對遇難者的尸體,這對救護隊員來說,強大的心理素質非常重要。李剛業告訴記者,為了提高救護隊員的心理素質,對于新加入的救護隊員,都要進行一次心理訓練。“在隊員毫無準備的情況帶著他們到醫院太平間,只給配備礦燈,讓隊員一個人到太平間里檢查尸體,出來后回答問題,答對了才能過關。”
為了更好的適應當前救護工作的需要,救護大隊每天堅持理論知識學習,每天還拿出固定的時間進行儀器實務操作訓練。
目前,淄礦集團礦山救護大隊擔負著淄礦集團及濟南市、淄博市所有煤礦以及濟南市、淄博市、濱州市、萊蕪市的非煤礦山、地下商場、人防工程的搶險救災及技術服務工作,責任大、任務重。
救護大隊成立于1953年4月,是山東煤礦系統組建的第一支礦山救護隊,也是全國最早成立的九支救護隊之一。建隊64年來,共處理各類事故2398起,搶救遇險、遇難人員2297人,其中有1138人經搶救脫險,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4億多元。
由于在歷次救援工作中的出色表現,救護大隊先后獲得“勇猛頑強的礦山救護大隊”、“特別能戰斗的隊伍”等榮譽稱號,還被譽為救護“鐵軍”。1976年唐山大地震,淄礦救護大隊是全國煤礦系統第一支到達地震災區的外省救護隊伍。在余震不斷、救援難度大的情況下,連續奮戰43天,從廢墟中成功搶救遇險遇難人員345人,其中救活45人,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災群眾的生命。直到今天,仍有許多當年被救護隊成功營救的唐山市民專程趕來致謝。
李剛業參加救護工作20多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救護隊員有一天能“集體失業”,因為他不希望不會再有礦難發生。在歷次的事故救援中,礦工家屬撕心裂肺痛哭,他聽得太多。
責任編輯:林晗枝
- 廈門海關查獲韓國走私舊衣物 竟是來自太平間 2017-06-08
- 作弊被發現跳樓死亡學校有責任嗎?學生心理素質該如何疏導2017-04-24
- 垃圾場、太平間的舊衣 洋垃圾秒變“外貿尾單”2017-01-14
- 停尸13天要價3.4萬 其中雇人看尸費13400元2017-01-09
- 感謝平潭這些“平民”英雄 讓文明的涓涓細流凝聚成汪洋大海2016-12-19
- 549噸送往福建走私衣服被截獲:來自垃圾站太平間2016-08-12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女子網購貨不對板 商家爽快退款還多退1萬?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