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原標題:駛不進未來的“巴鐵”)

      巴鐵發明人僅小學學歷 有人因投資失敗不敢回家

      還未被移走的“巴鐵一號”

      巴鐵發明人僅小學學歷 有人因投資失敗不敢回家

      “巴鐵一號”曾經的凹陷軌道已經被鋪平

      巴鐵發明人僅小學學歷 有人因投資失敗不敢回家

      工人正在拆除路邊的減速帶

      巴鐵發明人僅小學學歷 有人因投資失敗不敢回家

      被棄用的巴鐵站臺

      巴鐵發明人僅小學學歷 有人因投資失敗不敢回家

      因為“巴鐵一號”試驗占用,秦皇島北戴河區富民路只剩下雙向兩車道

      2017年7月來臨前,“巴鐵一號”被轉移到一塊無人的空地上。車身布滿灰塵和水漬,曾經的“明星”不再光鮮。

      “轉移”之前,它待在離秦皇島北戴河火車站出口不遠的富民路上,是游客抵達這里后能最快到達的“景點”。

      人們拿出手機,手比“剪刀”,和“巴鐵一號”合影。“第一眼還以為看見未來了。”一位游客指著“巴鐵一號”,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

      它擁有藍色的烤漆車身和流線型的車頭,上半身懸空,下半身由兩側的白色鋼殼支撐,像一只揮舞雙鰭的鰩魚。外行人也一眼就能明白設計者意圖——上面搭載乘客,下方容車輛穿行。

      游客的喧鬧聲壓不過拆除巴鐵的噪音。

      電鋸摩擦著減速帶,現場藍煙彌散,原來凹陷的軌道幾乎被破壞殆盡。工人不停地向軌道里鋪瀝青,壓路機緊跟其后。

      “趕快拍,過幾天這個景點就沒了,不知道以后能不能樹個牌子,寫上 巴鐵遺址 。”距離拆除作業點不遠處,路邊家電維修店里的大爺調侃道 。

      這位老人依舊記得2016年8月2日“巴鐵一號”啟動路面“測試”的那天——陰天,湛藍色的“巴鐵一號”戴著紅花,像個“新郎官兒”,用1分多鐘時間走完了200多米的路程。“轟隆隆的,幾百米外都能聽得見,中途不知道怎么的還停了一下。”

      在被美國《時代》雜志評選為“2010年50大發明”之后的7年里,巴鐵“風馳電掣”,卻離人們“想象中的未來”越來越遠。

      “這并不是什么顛覆性發明”

      在啟動路面“測試”前,巴鐵的種種信息早就為楊濤所知。

      楊濤是南京市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職業素養驅使他記下了巴鐵宣傳視頻里的相關參數。研究完后,他的第一反應是“這簡直就是在騙人”。

      新聞中反復提起的“美國《時代》雜志”、“中國原創重大發明”等要點,讓楊濤有些氣憤:“這不是丟中國人的臉嗎?”

      妻子怕他得罪人,但楊濤還是決定寫篇文章,批評巴鐵的設計不符合交通安全的起碼要求。

      他的質疑首先針對巴鐵的“塊頭兒”。根據巴鐵宣傳視頻提供的數據,巴鐵的總高度是4.5米,下層小汽車通行高度為2.1米 。

      在楊濤看來,巴鐵本身超高了,而2.1米的下方凈空高度會對司機的心理和視野帶來極大的影響。

      “這個高度只滿足時速5公里以下的車庫高度要求。在50~60公里的巴鐵設計時速下,沒有哪個小轎車司機敢開車穿過去。”

      這位交通工程專家指出,根據國內外設計規范,非機動車道路的凈空高度都要達到3.5米以上,何況機動車。“對5座及以上的機動車來說就更不靠譜了。”

      對坐在上方的乘客來說,巴鐵也難說得上安全。

      楊濤做過一道計算題:巴鐵用于承載乘客的空間面積約為350平方米。每個人的使用面積在0.5平方米左右,巴鐵最多可承載600~700人,很難滿足其“容納1200~1400名乘客”的初衷。

      他“退一步”說, 就算只有600人,車體也接近40噸。“在懸空3米的情況下, 僅靠兩側很薄的車體鋼殼支撐,在時速30公里以上車速行駛中的動載沖擊下,幾乎無法保證車輛結構的安全穩定。”

      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教授張建武覺得這些問題并非無解,因為“技術并不深奧”。

      7年前,張建武帶著團隊,為巴鐵的前身“立體快巴”項目做了一份可行性分析報告。

      此后,這份報告經常出現在北京華贏凱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贏凱來”)“借貸咨詢與服務”項目的宣傳中。該公司與巴鐵所屬的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皆由一人控股。

      張建武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自己從來不認為巴鐵是什么顛覆性的交通工具,“它算是一種軌道交通,采用電力驅動,概念和動車差不多。”

      2016年8月,張建武在網上看了“巴鐵啟動路面測試”的照片,感覺有些失望。

      在他看來,那根本就不是“測試”,只能算“演示”。“一個模型,把概念具象化罷了,感覺像用手推著跑。”

      張建武所說的“測試”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巴鐵已經做好正式應用的準備,專業的指標都達到實際要求。

      從“演示”到“測試”, 技術上仍舊要“走一段路”。

      張建武開出的一劑“藥”是“車身改成鋁合金”,用來解決車體結構和輕量化的問題。因為巴鐵很重,如果把重量壓在16個輪子上,“輪壓很大”“功率能耗很大”“噪聲很大”。

      另一個更為核心的問題出現在巴鐵的驅動裝置上。

      張建武說,巴鐵要實現轉彎,不能使用高鐵下方的轉向架,“因為它太寬了”。

      他的方案是采用“分布式輪轂電機驅動”。在這個設計中,“巴鐵”要用16個輪子來承壓,每個輪子都是一個獨立驅動的單元,內置電機,并且能夠調節轉數。“16個輪子同步的話,就可以走了。”

      不過,即使在巴鐵受到廣泛質疑的今天,張建武依然不否認巴鐵是一個“治理交通擁堵”的好創意。只是在由創意邁向產品的過程中,沒有拿到市場的“通行證”。

      “天下哪有那么多成功的發明,我們尊重發明,鼓勵人去想那些可能性,哪怕10個發明只有一個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說。

      “為巴鐵造一座城”

      看到巴鐵“試驗成功”的新聞時,交通工程碩士趙昊頭皮發麻。

      “難道巴鐵真的能夠 開 到現實中來嗎?”他反復問自己。多年累積的經驗在敲打著他的腦袋,告訴他:“不可能的,巴鐵不可能普及。”

      2016年4月,他在知識分享網站上被邀請回答:“巴鐵到底是什么?城市立體快車能實現嗎?”他回復:“巴鐵最大的問題就是太大了,太大了,超高超限了啊!太危險了。”

      他甚至調侃了一句:“以后要是這東西真的普及了,我就去造星河戰艦。”

      有人在他的回答下面直接反駁:“很多真正的新事物從出現到人們接受和應用,其本身在逐步影響現實。”“第一輛地鐵要是在當今發明的話,按你的邏輯要說 怎么可以破壞城市道路去挖坑? ”

      趙昊直接回敬:“交通哪里來徹底創新一說。說到底,是幾百年來的實踐積累,學習國外技術,并因地制宜地改造自己。”

      沒過多久,現實似乎打了趙昊的“臉”。“巴鐵一號”在秦皇島啟動路面測試的那天,很多人在他的回答下面留言:“啪啪啪(互聯網用語,表示掌摑面部的聲音)”“坐等樓主的星河戰艦”“對創新能不能包容點”。

      趙昊清晰記得,那天手機上的社交軟件把頭條給了巴鐵,還配了一張特別醒目的“巴鐵一號”圖片。

      自稱“學霸”的趙昊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他覺得自己就像站在臺上,戴著高帽,被臺下的人指著鼻子罵。

      夜里,他輾轉反側,不得入眠。半夜撥通了導師的電話,講述自己的經歷。

      導師狠狠地批評他:“你信的是什么?你該信的是科學,是知識,是你手里的書,是你實踐中看到的案例,是你自己!”

      從發明創造的角度看,楊濤承認,巴鐵“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他同樣認為,質疑和懷疑很重要。因為“真正科學合理的發明創造應該是經得起質疑甚至懷疑的。”

      他在文章中寫道:“巴鐵的發明與研制,目前僅停留在車輛構造的概念設計與車體的制造方面,對于它運行使用所需要的交通系統規劃和道路交通設計、控制與管理及其環境設計等方面的考慮十分欠缺。”

      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巴鐵要開到城市里,只能為它量身打造一座新城。

      楊濤曾聽說過某巴鐵“發燒友”對這座“巴鐵之城”的構想:

      巨型的巴鐵行駛在巨型路面上,串聯著客流走廊、城市中心、副中心、片區中心。

      為了下層凈空高度滿足大小客車安全通行,這時的巴鐵車輛整體高度已經達到7米,寬度達8米。

      在這個新區里,所有的道路、橋梁、紅綠燈、標識牌等都已經按照巴鐵的參數進行了重新設計。包括道路安全凈空高度、車道寬度、橋梁承載能力及相應的材料和結構設計。

      由于巴鐵高達7米,所有的巴鐵車站都是高架立體車站,裝配上下移動扶梯和無障礙電梯。車站具有售檢票系統和功能,配有電子公交站牌。有的地方開放了二層商業區,直接銜接巴鐵車站。

      巴鐵途經道路不會進行任何綠化,因為一些植物有可能會橫向生長,形成安全隱患。

      楊濤覺得,這種構想本身就不夠嚴謹。更何況,如果要實現這些構想,至少需要解決巴鐵車輛設計與制造的所有關鍵技術問題,還需要多專業多領域專家共同參與,為巴鐵量身打造。“目前距離可行和成功還非常非常遙遠。”

      “大約有10萬億元人民幣的市場需求”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巴鐵都沒有“駛出”人們的想象。

      這個概念最早為人所知,是在2010年的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當時它的名字還是“立體快巴”。

      在媒體的報道中,立體快巴被高高捧起,被介紹為速度快、零排放、成本低、載人多,每輛可載客1200~1400人,最高時速可達60公里。

      僅半年后,立體快巴“開出國門”。美國《時代》雜志把它列入世界2010年50大發明。同年入選的還有如今在資本市場大熱的“充電樁”和“無人車”。

      《時代》雜志的網站寫道:“比地鐵便宜、依靠部分太陽能的龐然大物將跨越兩條車道,在高速公路上方7英尺高處載著1200人,汽車從下方穿行。 巴士上的乘客應該會有一種 高高在上 的感覺。”

      但很快,立體快巴“駛出”人們的視線。直到6年之后,它以“巴鐵”的身份回歸。

      2016年5月,巴鐵出現在第19屆北京科技博覽會上,名字的由來是“巴士和地鐵的結合體”。而巴鐵所屬的企業也變更成了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當月,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在一次采訪中,為巴鐵的未來勾勒出一幅巨大藍圖。

      根據當時的文字直播實錄,小學學歷的“巴鐵”發明人宋有洲透露了創意的由來。

      宋有洲表示,在深圳時,曾思考如何利用汽車以上的空間緩解堵車問題,他路過深圳大道,正好趕上修地鐵。

      他說自己看見一個“龍門吊”正在運行,就琢磨“能不能用低空空間來緩解停車難的問題呢?立交橋下面的空間可以利用嗎?”

      當時,宋有洲對自己的創意前景十分樂觀:“找專業公司進行了測算,國內市場大約有10萬億元人民幣的市場需求,國外至少得有50萬億元人民幣的市場需求。”

      巴鐵科技公司的董事長白丹青看得“更長遠”。他認為,巴鐵還能拉動就業。以某個地級市的建設計劃為例,“一個地級市市區內就是100公里,就是投資100億元。”

      白丹青還透露,2016年7月底,第一輛巴鐵的第一節模型驗證車將在秦皇島上路。“第一階段先做1公里實驗段,然后再做20公里,再做120公里。”

      然而,第一階段的實驗路段此后被證實只有300米長。

      2016年8月2日,巴鐵總算“開”到了現實中。

      “巴鐵一號”試驗車在秦皇島北戴河火車站外啟動路面“測試”。當天下午6點多,微博認證信息為“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的“巴鐵之父——白志明”發了一條微博:“跑起來了,美麗的大家伙。”

      實際上,“白志明”正是白丹青面向媒體和投資人用的更多的一個名字。

      路面“測試”后的第3天,媒體陸續曝出華贏凱來借巴鐵之名進行融資的消息,而巴鐵的技術和可行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質疑。

      當天,巴鐵科技的官微發布了一篇名為《巴鐵團隊多次研討,設計突破重重難關》的文章。

      文中特別說明,巴鐵的聯合開發團隊融合了多所大學的“多專業多位教授”,并配上了“巴鐵工業化量產車第8次設計評審會”的現場照片。

      “巴鐵一號”測試后的第26天,白丹青發布了截至目前的最后一條微博,內容是“必須有足夠的勇氣,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直覺行事”,配圖是史蒂夫·喬布斯的照片。

      根據公開信息,白丹青正是巴鐵科技公司和北京華贏凱來的實際擁有者。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華贏凱來通過提供出借咨詢服務,向眾多的投資者提供了各類投資項目 。

      據投資者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提供的一些單據與合同,華贏凱來與投資者簽訂“借貸咨詢與服務協議”,在協議中約定投資者的收益,華贏凱來篩選借款人,并提供給投資者,同時得到投資者一定數量的出借金。

      一些蓋有華贏凱來合同專用章的“債權轉讓列表”顯示,投資者被轉讓的債權,實際是白丹青本人此前所擁有的其他公司債權。

      而“借貸咨詢與服務協議”擔保方是由白丹青擔任董事長的中國建設企業聯合集團有限公司。

      一名華贏凱來前員工向記者出示了幾份基建項目的相關協議,其中甲方為一些地方政府,乙方為中國建設企業聯合集團有限公司。投資金額從9600萬元到50億元不等。有的協議中注明:“本項目由乙方自主融資。”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嘗試聯系白丹青和宋有洲。截至發稿前,二人電話均處于無人接聽狀態。

      記者走訪了秦皇島市北戴河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北戴河區與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巴鐵“試驗場地”的租用合同已經到期,試驗路段將恢復正常道路交通使用。除此之外,雙方暫時沒有其他合作。

      責任編輯:肖舒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鮮花代替紙錢 “云端”寄托思念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成人无码网天堂| 亚洲国产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4444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线岛国| 国产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18禁亚洲深夜福利人口|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亚洲乱码卡三乱码新区|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 亚洲av激情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偷自拍拍综合网| 久久亚洲高清综合|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 亚洲日本韩国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婷婷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WWW亚洲色大成网络.COM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线岛国|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国产亚洲真人做受在线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区 |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yy6080久久亚洲精品|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麻豆| 亚洲国产一区国产亚洲|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亚洲成人一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