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便衣抓賊嚇尿嫌疑人 收繳大量刀片剪刀等(組圖)
沖上去抓人之前,這往往是便衣民警最后一個動作,兩只手里重如千鈞。
8月1日,早高峰,九龍坡區孫家巖公交站。熱炸中的王炸——39℃、汗、肉貼肉的黏、口腔張合間的包子疑蹤,以及來自人或其他的含混氣息,漬成傳統城鄉接合部油膩膩的滑,我們5個人要化進這油膩中:我(重慶晚報記者)跟刑偵總隊4個反扒的便衣民警抓賊。
重慶晚報記者 劉春燕 文 楊帆 攝
我們去抓賊
早高峰的城市很像默片,所有人都在無聲地快速換位移動,不像晚高峰有煙火的聲氣。
個子最大的遠征是個隱身人,樹陰下,三輪車旁,燈柱后面,我不知道這么大一坨怎么縮到塵埃里的。警察的靈魂藏在建材老板樣的肉身里是很好的掩護色。
萬小陽神似學生版李易峰。他在公路對面的車站,眼睛大,但瞇一半,像沒睡醒的小鮮肉。演默片的人群與他擦身而過,他下意識縮一下,不想擦身。
唐藝開車:別車的車,拖賊的車——若要抓人,他就開上去別停公交,再把賊拖回去。車是舊車,灰頭土臉,上坡艱難,他在站外的一處停死,不能開空調,他必須一直悶在里面,看起來隨時要吐。
我跟組長袁文在站上晃蕩,他的自我人設是電腦城的串串,但顯然顏值偏高了一點。他盯著手機跟我說:“站牌邊上有個中年男的站了很久了,哦,你不要直接看他。”
我最緊張。早高峰眼睛不能眨,怕漏人,把全身的雞血運到眼皮眼珠上,繃緊,很快全身都頹了。
就這樣,我居然還是漏了袁文:我不知道他什么時候離開站臺,從后面早餐攤一路跟蹤一個瘦子橫穿馬路,一直到對面很遠。我給他發微信說廣告牌中間白衣中年男子疑似,他冒出來,瞄一眼稍遠的遠征,建材老板閉了下眼睛輕搖頭。
反扒如戲,要靠演技。
我們一無所獲。袁文安慰我:“我們不能期待有賊,這不正確……”
無論春夏秋冬,你身后那個人很可能就是反扒隊員。
剛剛抓了一伙賊
其實他們剛剛抓了一伙賊,6個。
這伙人流竄福建、四川、重慶作案,在公交車上剪金,用剪刀剪女性的金項鏈或者金手鏈,速度快到跟你眨眼同步,動作比蚊子叮一口都輕。他們只剪黃金,鉑金不好認,容易剪到不銹鋼,剪不斷。
重慶這名阿姨報警的時候,自己都搞不清楚,項鏈是被搶的、偷的,還是自己掛掉的。
袁文看了調取的公交錄像,看兩個男的堵車門不走,后面再上來兩人把女子夾在中間,就已經明白。人遮人擋,攝像頭角度看不到剪金,但是,這種站位,他看一眼就明白。
袁文和他的8人團隊跟著攝像頭天眼追。追天眼也是瞎眼睛的活兒,為了找那幾秒鐘的關鍵鏡頭,要追無數攝像頭。
袁文找到的關鍵鏡頭是:這伙人在江北區九村附近下車,熟悉地形,神態放松。他認定,他們就住在附近。
他選對了蹲守地點。得道天助:第二天一大早,這伙人啟程離開,車牌是閩A。“你知道一個早上那個路口的公交站要涌過多少人嗎?其中兩個扒手就夾在人群中走出來搭車,真的不能眨眼,一眨眼人就沒了。”
這伙人回四川營山縣老巢,又往返南充做了兩單。袁文的8人小組和歇臺子派出所的6人組一起出發,追到營山。
7月14日晚,這個7人團伙聚了6人。晚飯后他們的娛樂是跟著壩壩舞掀起的聲浪一起浪,圍著營山最熱鬧的中心地帶,一圈圈遛。
2人,5人,6人……慢慢走成了品字站位。袁文覺得不能再等了,時機都是瞬間,拍板的那個人必須快速準確。他在微信群里說了句:我去抓最前面那個,你們看我,我動手你們一起動。
他把后背給了隊友。身后還有5個對手,但他從不擔心。他們都這樣,安心把后背交給兄弟,雖然扒手很多都帶刀片、剪刀。
袁文喊了一聲那人的名字,喊的同時撲向他后背。也在同時,另一個隊友撲過來。根本看不到他從哪里飛過來的,那么快,像是算好了步數。
還是在同時,后面響起一片喊聲、倒地聲、叫聲和其他沉悶的聲響,袁文不用回頭就知道,6個,一個都沒少。
其中一個嫌疑人,直接嚇尿,褲子濕了,地上也濕了。
——“有沒有事先有個眼神或者約定,誰撲誰?”
——“沒有,來不及,每個人站位隨時秒變。”
——“那是否會出現一堆人撲一個人,而漏掉一兩個?”
——“幾乎不會。你要相信默契這個東西,你相信它,它才會在。我們這幫兄弟在一起六七年了。”
遠征在攝像,他喊圍觀群眾放下手機不要拍。大多數人聽了放下,也有人按捺不住興奮發朋友圈。緝毒、反扒都是不能露臉的工作,臉曝光,你在明處,工作越來越難。賊都是泥鰍,滑溜溜的。
便衣背包里的標配
反扒隊員都是不喝水的仙人掌
7月31日晚高峰6點,輕軌三號線,我做好被擠成真空的心理準備,跟他們4人從最擠的牛角沱上車,向更擠的觀音橋去。
高峰的三號線要拼骨密度,疏松點的容易擠骨折,我不知道賊怎么動手——手怎么動?袁文說:“劃包包,刀片反手背在身后,劃包包底部。即使包包就在你眼前,但你要是拎得低,就看不到底部。”
擠成紙片人的空間,他不斷閃躲著那些轟過來的身體跟我說話,居然感覺不到呼吸。多年前他第一次跟師傅上車,站在一個老扒手身后看他扒,因為興奮,呵氣急促驚了對方。他被師傅罵死。人都是這么成長的。
這次隱身的是唐藝,也是高個子,但我完全看不到他。一堆比他矮小的腦袋和身體居然能夠淹沒他。他們的身位似乎永遠跟那些毫無知覺的你我他平行,形成某種角度的遮擋。你看不到他,他看得到你。
從高峰追到平峰,我們一無所獲。
什么時候收隊?體力不支了就收。為了不上廁所,這種烤人肉的天氣,他們一天都很難喝完一瓶礦泉水,抿一下,象征性打濕嘴唇。缺水體力下降很快,再快,這天也堅持到了晚上8點。
更多的時候,追公交,他們不在一起。沿途四五個站,一人一個站。老扒手很多習慣最后上車,后面不能跟人,容易醒,他不下手,沒法抓。袁文他們不會同站上車,微信群里跟下一個站的人報車號、扒手衣著,下游的隊員上,開車的隊員慢慢吊著跟。跑不了,下手必被捉。
比如,袁文跟扒手跟到馬家巖隧道里,扒手趁黑下手摸到事主手機,觸碰到按鍵,在整個黑暗的公交車廂里,噌一下,出現一道光,像是個炸雷。手機屏亮了,扒手也亮了。
扒竊量刑輕,認定難(一般認定需人贓俱獲),所以扒手反抗通常不激烈。但也有例外。
湖南一個8人團伙在重慶作案,當時袁文跟女同事說,上車悄悄觀察他們動手沒,女民警誤聽,上車一亮身份,直接問有人被扒沒?8個扒手刷一下整齊地站起來,相當壯觀。
要跑路了!潛伏在車上的遠征第一個動作是呼啦一下把車窗關上。車下的袁文愣了一秒,帶著小組沖上來。8個扒手又壯又悍,拼命掙扎,還手,踢打,襲警。
從脫下羽絨服的季節開始,袁文他們的膝、肘、臂,差不多都是新傷疊舊傷。“我們每周踢足球也要受傷的。”袁文笑笑輕輕帶過。但說到一位老同事,追賊的時候在馬路中間被撞斷了腿,他沉默了一陣,轉移了話題。
民警收繳的各種作案工具
必殺技
我想解開的一個好奇是他們的包包。他們都沒被扒手扒過,這是便衣的尊嚴。
手銬、警官證、鑰匙、錢包、催淚噴霧……一般都是標配。萬小陽就比較復雜了,他還有:口罩、免洗消毒液、驅蚊水、創可貼、跌打膏藥、零食、電筒、手套……
他出過事,從此以后落下潔癖。當時在南坪響水路車站,抓一個搶奪的嫌疑人,對方跑到馬路中央,他撲過去一起摔倒在地。中間有個騰空的動作,摔下去很重,兩人皮膚都擦傷出血,蹭到了一起。對方說:“我有艾滋病。”萬小陽覺得腦袋炸了。
去疾控中心驗血,吃阻斷藥。第一次驗血結果要等兩小時。他下樓要了一碗小面,就看著碗,看了兩小時,一口都吃不下,幾乎每分鐘,都要看瞄手機上的時間。
然后一周、一月、一季度、半年、一年……按規定反復驗血。他一直沒給老婆說,但行為怪異,比如把自己的牙刷拿很遠,盡量躲著老婆。快到一年了他才坦白,初中就在一起青梅竹馬的姑娘,當然是選擇原諒他。
我還想解開的一個好奇是反扒要有哪些技能。
——唐藝知道幾乎每一條軌道線的站臺上,哪些自動販賣機是壞的,包括壞了多久。誰知道它堆積了多少時間的灰燼?
——凌波曾是專業足球運動員,從來沒賊能跑得過他,但是他說:“”要是讓對方開跑了,你就失敗了一半。”
——遠征是個巨型隱身人,你看不到他,賊也看不到他。
——萬小陽再過20年可能看起來還是個蒼白斯文的學生,再毒的眼睛都很難看出他曾是特警。
——袁文知道主城幾乎所有的公交路線,你要去哪兒,坐哪路車,在哪里下,哪里換乘,隨便問他。但跟家人出門,他從不走在一起,永遠隔個七八米。往職業的深處鉆,人會生發出另一個自己。
另一個自己也包括:越是細碎的工作越是深不見底的良心活兒,你越能在這深不見底中顯影自己。
——“普通人一輩子能遇上多少殺人放火的大案呢?但是扒竊就可能是分分鐘的事。”
——“扒竊侵財大多是小錢,但是這事兒關系到人心的安全感,人要是總覺得出門就可能遭馬蜂叮一口,那多可怕?”
——“這活兒憑良心,眼睛一閉,多抓一個少抓一個,你就只管自己心里過不過得去。”
——“我記得抓人的時候,周圍的人一陣一陣的掌聲。還記得那些不認識的人,給我買的水,非要塞到手里,推都推不掉……”
便衣民警現場抓捕犯罪嫌疑人
你在,他們就在
對古老的扒手職業來說,世界每天都是N倍加快的鏡頭。不管是鏟地皮的(地扒),碾輪子的(車扒),轟車門的,做高峰還是做平峰的,無現金時代,老鼠都在變。
但是貓變得更快。
刑偵總隊便衣偵查支隊,袁文的團隊,平均35歲,齊整的80后,聰敏又開闊。他們有超越傳統的本能:改變反扒的腦體比例。他們有專門的小組,每天負責搜集全市公交失竊的報警信息,再找事主詳細詢問記錄。把這些信息綜合起來,分析、比對、研判,推測團伙還是個人,以及作案手法、行動線路、時間節點、習慣套路等。有專門的分類、建檔,新賊老賊、本地外地、哪些慣犯又出來了……人人大腦里都有刻盤,刻滿扒手的大數據。最后一環:袁文派單,兩兩一組,有時候多組同時行動,一旦上街,十拿起碼七八穩。
只有在毫無線索的時候,才隨機打街。
但是他們打街的時間越來越多,發案率持續降,報案越來越少,哪來線索?通過持續的嚴厲打擊,到今天,全市扒竊發案率比前三年平均數下降了45.98%。
當然不會天下無賊,但也有他們啊:你試一試,站臺、車上、樹蔭下、壞掉的販賣機旁,或者隨便哪個旮旯角角,偶爾一回頭,你會看見他們。他們在,一直都在。
(文中反扒隊員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趙睿
- “扒手”專盯公交車掃墓乘客 反扒民警一路追蹤2017-04-03
- 北京3名便衣警察執行任務 遭人當街追砍毆打2016-12-29
- 兩名巴西便衣警察“認錯人” 近距互射10槍2016-09-27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女子網購貨不對板 商家爽快退款還多退1萬?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