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梁架
力求真實 建造體現故宮建筑特征模型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筑物。按英國攝制組最初的設想,他們希望能復制太和殿的模型進行地震測試。
但受試驗條件限制,建筑模型將在一個長寬均為3米的震動平臺上接受地震考驗,這意味著要按1∶20比例縮小建造太和殿模型。“縮小20倍后,太和殿模型中木柱便只有火柴棍大小,會導致試驗嚴重失真。”周乾指出。
為了找到一個既能體現故宮建筑典型構造特征,又能滿足試驗要求的古建筑,周博士和攝制組導演反復論證研討。最后,他們決定以故宮南三所大門為原型,按照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相關規定,對其開間尺寸進行適當調整,加工成縮尺比例約為1∶2的試驗模型。
周乾介紹,模型建造過程中,瓦作、木作、石作等所有工序嚴格按照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進行施工?!豆こ套龇▌t例》是清代官方頒布的建筑施工工藝標準。
在試驗模型安裝過程中,工人有一些不符合復原故宮官式木構古建的施工行為,如對斗拱采用了釘子、柱頂石平面尺寸過小、木材使用了裂紋較大的材料等等。周乾都讓他們逐一進行了拆改,原汁原味地再顯故宮官式木構古建的施工工藝特征。
“尤其是斗拱,古代斗拱構件間采用暗銷及榫卯咬合,不采用釘子。我們希望能最大限度還原眀清官式建筑結構特點。”周乾說道。
及時保養 促進古建筑益壽延年
據統計,自紫禁城建成以來,故宮古建筑經受了大大小小至少222次地震的考驗,其中不乏像1679年北京平谷發生的8.0級地震和1976年唐山發生的7.8級大地震。
在周乾看來,故宮古建筑之所以能抵御非常罕見的地震,有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是:這些古建筑在歷朝歷代得到了很好的維護保養。在古代,皇帝每年都會安排大量經費用于紫禁城建筑的修繕,并有專門的部門負責修繕工作。如明代為工部營繕清吏司,清代為內務府營造司。新中國成立后,故宮博物院先后成立古建部、工程管理處、修繕技藝部來對故宮古建筑進行定期維護和修繕。
“建筑就像人一樣,具有生命屬性,時間長了,難免老化并出現各種病害,如開裂、拔榫、變形、糟朽等。只有及時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對它們進行維護保養,并采取有效加固措施,才能使它們抵御包括地震在內的各種自然災害,實現延年益壽。”周乾說道。(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肖舒
- 中美元首夫婦同游故宮 三大殿前感受古老文明2017-11-09
- 王凱故宮被偶遇 王凱在錄制什么節目?穿西裝的凱凱真帥2017-10-31
- 印尼東部海域發生6.6級地震 尚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告2017-10-25
- 美國阿拉斯加基斯卡火山附近地區發生6.7級地震2017-10-09
- 美國阿拉斯加布爾迪爾島附近海域發生6.6級地震2017-10-09
- “十一”故宮首次實現全網售票 明年推分時段售票2017-10-09
- 四川廣元市青川縣發生5.4級地震 震源深度13千米2017-09-30
- 臺北故宮服務視覺障礙者:文物可以“摸摸看”2017-09-29
- 南太平洋島國斐濟南部發生6.4級地震 尚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報告2017-09-26
- 墨西哥7.1級地震后續:不放棄!兩小學生終被救出2017-09-22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女子網購貨不對板 商家爽快退款還多退1萬?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