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關銷毀截獲的走私廢舊衣物。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
日前,寧波梅山檢驗檢疫局對重194噸、申報品名為再生橡膠的進口貨物實施了退運。經鑒定,這批固廢實為廢輪胎,屬于我國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7月28日國辦公布《禁止洋垃圾入境 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各地加大進口監管力度,被退運的洋垃圾不止這一宗。
此前,環保部和國家標準委兩個部門分別向世界貿易組織遞交通知,宣布從2017年9月起,我國將禁止進口四大類24種固廢。
洋垃圾禍害環境,危害群眾健康,已經到了不能不管的地步!中國對洋垃圾堅決說“不”,凸顯了維護國家生態環境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權益的決心。
大量洋垃圾通過走私、夾帶等途徑“入侵”,導致諸多環境問題
打孔CD唱片,舊主機主板攢出來的個人電腦……年長點的人們對這類進口廢物并不陌生。這些在物資匱乏時代曾被國人當作稀罕物的東西,近年來成了環境與百姓健康的大痛。
廣東貴嶼,逾5000家拆解作坊、超過10萬從業人員,這個著名的電子垃圾拆解鎮遭遇了堆積如山的電子垃圾圍困——以原始落后“酸洗”“燒板”的方法拆解,廢氣廢液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導致河水被污染,土壤中重金屬含量超標。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這些垃圾如此危害環境,為啥我們還要進口?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我國利用進口固體廢物已有30多年的歷史,被列入進口名錄的大多有較高利用價值,和其間夾帶甚至通過走私等方式入境的洋垃圾不能等同。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告訴記者,固體廢物與一次原料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成分復雜多變,多數情況下含有不能利用的雜質。但是正因此,也給故意夾帶甚至以進口原料固體廢物為招牌,變相走私大量洋垃圾帶來一定便利。
進口固體廢物鑒別本身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我國進口固體廢物鑒別體系尚不完善,鑒別機構較少,能力有限。劉建國表示,夾帶或走私固廢甚至洋垃圾能賺取高額利潤,海關和檢驗檢疫機構的監管也不可能做到全面覆蓋和精準識別,故意夾帶和造假走私很難杜絕。
據介紹,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在2012—2014年間共完成了324例進口固體廢物鑒別,發現屬于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高達77.8%,可見監管難度之大。
“進口固體廢物對我國環境的影響,要以發展的眼光加以客觀分析。短缺經濟時代,環境容量較大的時代,原生資源替代的正面環境效益是主要的;但是,到了過剩經濟時代,經濟全球化時代,環境容量較小的時代,污染環境的負面效益就變成了主要的。”劉建國告訴記者,環境監管較為軟弱、勞動力價格低廉,導致這個行業“散亂污”企業盛行,以污染環境為代價牟取暴利。
回收利用和處置不當導致環境危害的例子不勝枚舉。劉建國說,比如塑料清洗使用化學藥劑,清洗廢水直排污染附近水域;廢電線電纜中回收銅鋁導線,直接用火燃盡外部膠皮,排放的煙氣和灰燼中持久性有機物等有毒物質含量極高……
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可替代固廢,多方協作向洋垃圾宣戰
“嚴格固體廢物進口管理,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進口環境危害大、群眾反映強烈的固體廢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實施方案中這一表述,讓與洋垃圾“作戰”多年的環保、海關等部門深受鼓舞。
“近年來,隨著環境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許多進口廢物加工的生產狀況有所好轉,但是依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散亂污’的局面。”環保部為期一個月的專項督查也印證了劉建國的觀點,督查中,被立案處罰的企業占到了總數的六成。劉建國認為,禁止進口洋垃圾,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從原料品質控制、產業水平提升上淘汰落后產能、過剩產能和低端業態。而“散亂污”就是典型的落后產能、過剩產能、低端業態。
全面禁止“環境危害大、群眾反映強烈”的固體廢物,公眾十分關注。劉建國說,這類固廢之前大部分已列入禁止進口目錄,列入本次禁止進口名單的有生活源廢塑料、未經分揀的廢紙、廢紡織原料等。
“特別是生活源廢塑料,其中夾雜物質超標、污損程度較重的情況較為常見。2010—2013年,1230批次進口固體廢物因環保不合格而被退運出境,其中廢塑料占到一半以上。”劉建國認為,下一步列入禁止進口名單的可能是混合金屬廢物,如廢五金電器、廢電線電纜、廢電機等,以及橡膠、皮革廢碎料及邊角料等,對廢紙、金屬和合金廢碎料進口的門檻將進一步提高,種類也會進一步減少。
與以往務虛的文件不同,此次實施方案不僅有很強的操作性,而且對每項工作都明確了負責部門,并有完成的具體時間表。
方案中,“完善堵住洋垃圾進口的監管制度”就包括六項任務,其中“逐步有序減少固體廢物進口種類和數量”,就要求環保部、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2019年年底前完成分批分類調整進口固體廢物管理目錄的工作,以大幅減少固體廢物進口種類和數量。
堵住洋垃圾,難在監管,更難在部門之間的監管協作。令人欣慰的是,這種情況正在改變。
實施方案公布10余天,相關部門已行動起來。環保部聯合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務部、工商總局,開展電子廢物、廢輪胎、廢塑料、廢舊衣服、廢家電拆解等再生利用行業清理整頓,要求取締一批污染嚴重、群眾反映強烈的非法加工利用小作坊、“散亂污”企業和集散地。
不靠進口固廢過日子,國內資源再生產業做大做強尚需政策發力
雖然進口固廢回收處置行業處于產業鏈低端,但也有像玖龍紙業這樣的大企業。堵住洋垃圾的大規模行動,會不會讓一些行業“餓肚子”?
針對環保部打擊進口廢物環境違法專項行動,一家環保民間組織統計發現,僅7月16日至7月31日期間,被環保部要求整頓的企業中就有十家上市公司的控股企業,其中造紙行業五家、鋼鐵行業三家。
對此,劉建國表示,禁止洋垃圾入境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騰籠換鳥,為國內可以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提供出路。禁止洋垃圾入境,短期之內對以進口廢物為主要原料的再生資源加工利用行業,將產生一定沖擊,經歷陣痛,大量“散亂污”企業將面臨淘汰關停命運,但從長遠來看,對相關行業是一個重大機遇,有助于產業集聚度、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環保標準和產品質量的提升。
實施方案中,也明確了扶植國內固廢回收產業的意圖,要求提高國內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率,到2020年,將國內固體廢物回收量由2015年的2.46億噸提高到3.5億噸。
“國外廢棄物的回收體系完善,收集成本較低,這一環節有很多政府顯性或隱性的補貼,因此以進口廢棄物為原料,成本遠低于使用國內廢棄物,當然,這也是因為完全不計環境成本的原因。因此,大量進口廢棄物對國內資源再生產業發展一直有極大的沖擊和打壓。”北京再生資源和舊貨回收行業協會副會長劉權認為,國家嚴管進口固廢,嚴打洋垃圾的行動,給國內相關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
劉權表示,我國已進入消費全面升級時代,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必須跟上,否則,一面是垃圾圍城,一面是資源的浪費。但資源回收體系建設還需要國家系統支持。“從居民家庭和單位辦公區域回收100萬元的廢紙賣給再利用工廠,由于沒有進項稅抵扣,稅負高達19萬元,這讓國內廢紙回收價格競爭力遠低于進口。”劉權表示,國內在分揀方面比國外更精細,只要有足夠支持,資源的自給并不是難事。
“我國已經啟動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分出的大量可回收物必須要有穩定可靠的出路。”劉建國認為,禁止洋垃圾入境,對國內再生資源加工利用行業,對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也是重大機遇。但是,以國內固體廢物為主要原料的再生資源加工利用行業發展壯大,需要在國家層面上做好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并盡快出臺或推行配套扶持和引導發展政策,如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分類導向的生活垃圾差異化收費制度、稅收優惠政策、再生資源加工利用區域統籌和生態補償制度等。
責任編輯:肖舒
- 寧波:“洋垃圾”全國第一守門員 已退運8410噸2017-08-11
- 國辦發文禁止洋垃圾入境:嚴打走私 嚴查倒賣2017-07-28
- 中國將禁止24類固體廢物進口 “洋垃圾”問題嚴重2017-07-21
- 數百噸走私服裝在廈門被截獲 部分內衣上帶有血漬2017-06-09
- 40家店賣洋垃圾停業整頓 服裝多從日韓等國走私而來2017-05-27
- 1075噸“洋垃圾”被查扣 形狀各異2017-05-24
- 洋垃圾變外貿尾單 有的從死人身上脫下來的衣服不消毒直接賣2017-01-16
- 垃圾場、太平間的舊衣 洋垃圾秒變“外貿尾單”2017-01-14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女子網購貨不對板 商家爽快退款還多退1萬?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