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新升級:無載人火箭到載人火箭!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張智表示,從無載人火箭到有了載人火箭,本身是一個創新的成果。“我們解決了一個power問題,就是楊利偉第一次飛行的時候,回來告訴我們說有點難受。后來我們研究這個問題,屬于火箭的一個特性產生了power的振動,這個振動正好8赫茲,跟人的心臟的頻率接近。因為我們最早解決問題是靠一種續壓器,是改變我們管路的特性的一個裝備,一個產品。這個產品改小了不行,我們試過,還出現,因為曾經飛行出現過,改大了沒地方裝。怎么辦?逼出來的,后來我們想了一個辦法,剛開始讓它往上面走,后來往下面走,我們叫做便能續壓器。這個概念原來是沒有用,原來咱們叫定能的續壓器。”
創新最大的難題是萬事開頭難?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總設計師 張智:我們干這個工程是國家的大工程,載人航天工程。資金上不用考慮,不缺錢。愁的就是技術,當你做新東西的時候,剛才我說開頭難,不知道怎么干的時候,這是最缺的。
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 邢繼:作為核工業來說,也是國家的一個戰略的行業。“華龍一號”的研發我覺得這個體會很深,就是剛開始的時候很多東西,無論是人,還是技術,我們都缺。我們把目標瞄準在一個更高的目標上,我們總是需要開發創新一些新的技術,才能達到這個目標。但是,今天我們回過頭來想,這些東西都是有信心能夠解決的,特別是經歷了“華龍一號”的研發,我們的科技隊伍成長的非常快,我覺得有這樣的一支隊伍,無論將來遇到什么樣的問題,我們都有信心去突破這些技術上的困難,去解決它。
中船重工集團常規潛艇總設計師 吳崇健:我認為還是人才。我對人才的理解是創新與繼承很難,這兩個過渡很難,可能大家看中國的潛艇就是看殼子,我們看外國潛艇也是看那個殼子。所以,你想買個東西去抄是很難的,所以我們唯一能干的就是創新,所以,我們做一個復雜機器的時候必須做好創新,而不是像一個小汽車壞了,零件壞了就換了,這個壞了要換太難了。這是我們關于人才怎么做好創新與繼承,或者繼承與創新之間這個矛盾點很難。所以,大家可能也看到一點,搞船舶的人能成長為主任設計師、總師往往需要更長的時間。
為中國制造點贊助力!
作者:聞聰
責任編輯:肖舒
- “中國制造”地鐵將出口美國 首批列車下線2017-10-17
- 原產地助力中國制造“走出去”自貿戰略論壇在廈舉行2017-09-30
- 戰狼2中的中國制造有哪些?戰狼2吳京宣傳了哪些國貨品牌2017-08-08
- 中國制造質量有多好?外國朋友測試中國防彈板后為何連稱必買?2017-08-01
- 蒙牛:“品質”是中國制造最基本的企業社會責任2017-06-26
- 中國制造突圍壟斷局面 西方高級食材向華“遷徙”2017-05-02
- 世界最新抗癌藥中國也能造 PD-1單抗開始有了中國制造2017-04-28
- 國人“尷尬消費”:“出口”與“內銷”品質是否有落差?2017-04-26
- 國人消費尷尬:海外淘回中國造 國內同款被嫌棄2017-04-26
- 辣醬拍出10萬天價原因是什么?四川風味辣椒醬并非中國制造2017-04-13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女子網購貨不對板 商家爽快退款還多退1萬?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