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0歲小女孩上大學引熱議 人生慎按“加速鍵”
人生慎按“加速鍵”(辣評)
4歲起在私塾讀書,9歲首次參加高考落榜,10歲考入大學,按照父親的規劃,爭取20歲博士畢業。日前,一則10歲小女孩上大學的新聞在社會上引發熱議。
乍一聽,這簡直就是按下加速鍵的“開掛”人生。但新聞背后,一些問題值得深思。沒有接受義務教育,這本身有違義務教育法,何況,孩子還要面臨童年缺失、同年齡人陪伴缺位、獨立生活能力缺乏等現實問題,即便上了大學,也難免讓人為小女孩的未來捏把汗。
固然,每個人情況不同,成長的軌跡不盡相同,教育當因材施教。但教育也是一門科學,要講求規律。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是在強調教育不只是知識學習的過程,更是完整人格培養和完善的過程。而這一點,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孩子自身、家長、朋輩的共同參與,需要歲月的沉淀和時光的打磨。之所以用九年的時間讓孩子接受義務教育,就是因為教育要循序漸進,急不得、搶不得,要靜待花開,要“喚醒”、而非“催熟”。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案例告訴我們,教育的成功與否,要用孩子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等多角度來打量,決不能僅用時間上的“早”和“快”作為衡量標準。然而,放眼周圍,這種“早快好省”的教育理念卻并非個例,“早學總比晚學好”“不能輸在起跑線”等觀點在家長中屢見不鮮,帶來的結果是孩子們在無盡的輔導班中穿梭,幼兒園掌握小學課程,小學拿下初中課程……一步緊趕著一步,本該自由無慮、多姿多彩的童年全然被各種補習和培訓所取代。焦慮的家長猛踩孩子人生的油門,一邊心疼孩子的辛苦,一邊卻無奈地被裹挾前行。
過度的焦慮與攀比帶來的一定是傷害,對于孩子個體的傷害,對于家庭氛圍的傷害,對于整個社會營造健康成才理念的傷害。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在什么階段就要做什么事。人生路那么長,腳踏實地走好人生每一步更重要。期待更多的家長能讓孩子慢下來,在屬于孩子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出長度,走出寬度,走出多彩的旅程。(位聰聰)
責任編輯:肖舒
- 福建多舉措助推“海絲”沿線國家華文教育2017-11-02
- 美媒:2018年全球大學排行榜公布,中國上榜136所 位居第二2017-10-26
- 福建三所大學重要人事變動2017-10-18
- 要求家長改作業、幫忙值日 家校合作還是責任轉嫁?2017-10-13
- 美國一大學首設大麻種植學位 學生爭相選報2017-10-12
- 寧德市級高中課改基地校評選啟動 提升高中教育質量2017-09-29
- 早教班質量良莠不齊 家長為此掏空腰包值得么?2017-09-27
- 泉港16所先進校獲142萬元獎勵2017-09-25
- 大學迎新生套路豐富多彩 嘻哈輔導員秀說唱MV2017-09-20
- 高校2元套餐13年不漲價2017-09-19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女子網購貨不對板 商家爽快退款還多退1萬?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