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不下馬將軍》《公路孝女》《蔡明風辭店》……9月24日,在湖北隨州花鼓藝術劇院,一場花鼓戲匯報演出精彩上演。隨州花鼓戲早期也叫地花鼓、花鼓子、花鼓戲,是湖北隨州漢族戲曲劇種之一,距今已有170余年的歷史。與“炎帝神農”、“古樂編鐘”并稱隨州文化“三寶”。

      隨州花鼓戲內容以愛情戲為主,表演手段豐富多樣,貼近生活,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演唱聲腔分為蠻調、奤調、梁山調、彩調四大類;伴奏樂器以大筒為主,配鑼鼓、云板、嗩吶、笙等。

      【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短視頻丨走進古樂之鄉 探尋非遺活態傳承的“隨州樣本”

      隨州花鼓戲(李政葳/攝)

      在上個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隨州花鼓戲演紅隨州大地,成為老百姓最喜愛的劇種之一,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然而,隨著時間變遷,花鼓戲傳承出現了青黃不接現象,并且這種情況愈發嚴重。“50歲的導演,60歲的演員,70歲的編劇。”隨州花鼓戲非遺傳承人何相安無奈地說。

      為挽救瀕臨失傳困境的隨州花鼓戲,近年來政府部門不斷加大支持力度。比如,對隨州花鼓戲進行田野調查,開展搶救、保護、收集整理工作,目前已編印出版了《隨州花鼓戲唱腔集》《隨州花鼓戲劇目集》等,對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陸續聚集成冊;在對花鼓戲資料的整理、歸檔方面,當地逐漸建立起了電子檔案庫;組織花鼓戲傳承人在隨州花鼓戲重點流行的曾都區、隨縣等中小學開設隨州花鼓戲興趣班。

      “10年,10部戲。”隨州花鼓戲非遺傳承人陳小寶說。近年來,他們不斷進行文學創作,每年復排一個傳統劇目推廣演出,每兩年創作一個紀實隨州花鼓戲。2013年至2017年,新編排、展演了《陳大姐闖關》《公路孝女》《不下馬將軍》等10臺花鼓戲。“讓更多人了解隨州花鼓戲,讓隨州花鼓戲以活態形式傳承并傳播。”隨州花鼓藝術學院院長何敬國說。

      為解決人才培養問題,從今年9月開始,在政府部門支持下隨州花鼓藝術中職班開班。通過藝術班培養隨州戲曲后備人才,為保護和傳承地方文藝劇種、儲備花鼓藝術人才提供有力保障。今年,首屆花鼓藝術中職班共招錄學生35名,都是經過隨州花鼓藝術劇院層層篩選的優秀學員。“我們這些傳承人都要進行授課,還會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為他們推薦適合的角色。”何相安說。

      【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短視頻丨走進古樂之鄉 探尋非遺活態傳承的“隨州樣本”

      漆藝(李政葳/攝)

      為了活態傳承隨州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何相安、陳小寶等人有同樣決心的,還有湖北省民間工藝技能傳承人、“隨州市首席技師”祝成超。漆器,是古老華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有著7000年的歷史,中國漆器也被國際上譽為“珍貴的黑寶石”、“東方珍品”、“迷人的中國少女的眼睛”。

      在上個世紀90年代,第七代傳人祝成超進城,先后從事工藝美術雕刻、文物復仿制工作。在充分考證曾國漆器紋飾文化的基礎上,結合祖傳技藝精髓,研發、突破了選材、雕刻、髹漆等環節中的技術難題。并在2006年注冊成立了曾楚文物復仿制研究所,主要復仿制曾侯乙墓漆器,使祖傳技藝走向復興。

      “每一件小小的器具都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祝成超介紹,制作過程中先用泥土、石膏等制作胚胎,以傳統手工藝麻布為原料,以生漆為粘劑,用抹布和生漆在胚胎上逐層裱褙,連上數次麻布和生漆,使之達到一定厚度,待陰干后敲碎內胎,留下漆布器形,再經過上灰、打磨、漆研磨、髹漆、推光等數道工序,并施以各種彩繪紋樣,才能成為一個光亮絢麗的漆器藝術品。

      “一件漆器工序常常要達到五六十道,有的甚至達到百道之多。通常一件作品要一兩個月,甚至半年時間。且工藝人員既要有歷史考古知識,又要是能工巧匠,既要有嫻熟的筆墨功夫,又要有美術繪畫素養。”祝成超說。

      【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短視頻丨走進古樂之鄉 探尋非遺活態傳承的“隨州樣本”

      編鐘制作校音技藝(李政葳/攝)

      如今,祝成超所在研究所也辦起了培訓班。“行業不斷發展,需要擴大這門工藝的影響力,正需要這方面人才。培訓出來后可以直接到研究所工作。”祝成超說,“國家對非遺項目大力扶植,我們更應該盡力做好傳承,回報社會。”

      目前,祝成超所在研究所已上線了網店,且注重通過新媒體手段進行推廣營銷,產品遠銷我國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和歐美等地,經常需要組織批量生產。

      作為炎帝神農故里,湖北隨州又被稱之為“編鐘古樂之鄉”。隨著擂鼓墩、葉家山出土的西周早期編鐘,改寫了世界音樂史。“編鐘制作校音技藝”也榮登了湖北省第五批非遺名錄。在古樂之鄉里,編鐘制作校音技術與漆器、花鼓戲交相輝映,一個活態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隨州樣本”正在形成。

      責任編輯:楊林宇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情聚八閩,共啟新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视频国产精品| 亚洲视频日韩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久久亚洲AV成人出白浆无码国产| 国产亚洲人成A在线V网站| www.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 亚洲视频在线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电影|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亚洲人成色99999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亚洲成片观看四虎永久|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一区| 亚洲一级片内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av无码网址|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亚洲成色999久久网站| 亚洲高清日韩精品第一区| 亚洲国产日产无码精品| 亚洲天然素人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蜜芽| 亚洲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 日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