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穩步推進 30省份印發省級實施方案
近日,記者從水利部了解到,全國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正在穩步推進,已有30個省份印發了省級實施方案,各省的實施方案對改革作出了總體安排。許多地方在確定改革任務目標時,明確了分區域、分類、分階段發展目標。
其中,北京、江蘇、上海、浙江4個省市計劃到2020年率先完成改革任務;陜西省“自我加壓”,計劃用5年時間完成改革任務;云南、寧夏計劃8年內基本完成改革任務;其他省份計劃用10年時間基本完成改革任務。
12月14日,水利部副部長田學斌在當日召開的全國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座談會上指出,自2014年實施80個試點縣改革以來,水利部通過梳理各地改革實施方案,建立改革臺賬,推進改革工作。“各地水利部門相關工作要求,在試點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探索改革措施,改革工作由點到面穩步推進”。
12月20日,記者在陜西省采訪調研了解到,該省在改革過程中確定了5個大型灌區作為省級試點范圍,涉及灌溉面積59.23萬畝。通過進行一年時間的試點,探索建立“農業水價形成機制、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灌區管理創新機制、基礎設施改造機制”等四項機制。
陜西省水利廳農水處處長白鵬翔介紹說,“由于此前水價形成機制不合理,政策性水價倒掛嚴重,導致灌區運行維艱和人才流失嚴重,因此在大型灌區首先實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顯得尤為重要”。
記者了解到,陜西省在大型灌區正在探索試行三種價格構成模式。模式一是將提價部分直接補貼到用水戶,實行價補分離,補貼資金通過灌區管理單位根據實際用水情況發放給農民。模式二是對灌區和用水戶分別進行補貼,國有提價部分補給灌區,末級渠系提價部分補給用戶。模式三是將國有骨干工程供水價格和運行維護成本的差額部分補貼到灌區,用水戶不補貼。
“對以上三種模式,我們將按照灌季進行小結,年度進行總結,探索尋求一種可復制、易推廣,適合陜西灌區實際的管理模式,在全省進行推廣”。白鵬翔表示,截至目前試點區域全面完成供水計量設施維護改造,因地制宜推進農業水權制度改革,同時推行“渠長制”。建立水費收繳監管機制,加強農業水價管理。
在陜西省交口抽渭管理局,記者了解到,該局作為該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單位,按照“精簡、統一、高效”的原則,正在嘗試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和節水獎勵機制。2016年起,該局統籌末級渠系費用,試行末級渠系精準補貼方案。
在全國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座談會上,田學斌介紹說,截至2017年11月份,全國完成農田水利設施投資4000多億元,60%以上的大中型灌區實現了支渠以上計量。其中,陜西省安排農田水利設施資金1600萬元,對13個省屬灌區的7052條斗渠及以下渠道計量設施進行查漏補缺、更新完善。
田學斌表示,在落實改革方案的同時,各地同時建立了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組織體系。此外,在制度建設方面。田學斌介紹說,目前,貴州、甘肅等15個省份健全了改革激勵機制,山東、河南等18個省份建立了監督考核機制;在水權制度建設方面,各省按照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要求,農業總水權已基本明確;在水價形成機制方面,各地以成本監審和水價核算為重點,目前全國已有400多個縣和灌區開展了成本監審和水價核算;在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方面,各地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導向作用,推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自2016年以來,全國已落實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資金20多億元。
記者 高偉 林遠 西安 北京報道
責任編輯:肖舒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2017年這13項公安便民新措施,你享受到了幾項2017-12-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