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微信小程序陷“假貨風波” 監管真的“無計可施”嗎?
新華社北京1月20日電(記者葉前 楊思琪 施錢貴)近日,剛剛升級完畢的微信小程序陷入“假貨風波”。
有媒體報道稱,在微信小程序里輸入“高仿”、“精仿”等關鍵詞,會彈出一系列售賣高仿手表、箱包等的線上店鋪。微信方面回應稱,已永久下架875個此類小程序。
記者嘗試在小程序中搜索“名表”一詞,獲得了百余個店鋪的信息,記者與其中一個名為“博雅名表”的店鋪取得了聯系。賣家向記者推薦了一款瑞士表,價格為1300元,而該款瑞士表的正品售價在4萬至10萬元之間。
當記者詢問“有無實體店”時,賣家反問道:“灰色產業怎么會有實體店?”
18日,微信方面在回應新華社記者的詢問中稱,確實存在此類小程序,截至目前,平臺已永久下架875個“假貨、高仿類”的小程序,并在注冊和審核通道進行了限制,接下來還會持續清理此類問題。
一名受訪店主說:“微信是微商的聚居地,售假廣告可以通過公眾號、朋友圈傳播、引流,與微信直接相連的小程序自然會被利用。”
記者在店主的介紹下嘗試體驗了小程序中假貨、仿貨的交易流程:首先,買主在小程序上通過關鍵詞查詢到相關商品的信息;然后,通過微信在線報價;最后,選擇交易和結算方式完成交易。
對于假貨,微信平臺對此“無計可施”嗎?微信方面回應稱,此類“假貨、高仿”小程序帳號存在與平臺對抗的情況,“我們不希望小程序被惡意利用。”
記者發現,清理之后,用“高仿”“精仿”等關鍵詞已檢索不到相關小程序,但仍能找到一些比較隱蔽的賣家信息,如“手表仿表”“瑞士名表”等。
正如微信所說,小程序的很多功能“用完即走”,無需下載和安裝,使用非常便捷。但業內人士指出,因具有私密性、匿名性,通過小程序、朋友圈等銷售假冒產品具有較強的隱蔽性,這增加了監管和治理的難度。微信等第三方平臺應承擔起相應的信息識別、篩選及修正功能。目前微信小程序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如不加強規范管理,可能會為網絡售假提供新的土壤和空間。
云南凌云律師事務所副所長孫文杰說,網絡交易媒介逐步發展,虛擬網絡市場平臺的交易風險、權責認定和分配等問題尚不明晰,需要加強相關立法并加大懲治力度。但作為第三方平臺,微信應該擔負起監管的職責。他建議通過實名制登記或者商品信息備案等方式,“對通過微信朋友圈、小程序、公眾號等進行交易的行為進行有效監控,并實時更新這些行為主體的備案信息,有利于完善監管秩序。”
根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15條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制作、復制、發布、傳播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內容。而制假售假行為明顯違反了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第三方平臺應當擔負起監管的責任。
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梁波建議,各地政府及監管部門應加快轉變傳統管理思維,建立適應網絡時代的治理模式,提升監管水平。例如,通過設立專門網絡交易監管部門、監管部門與平臺企業的聯席會議機制等,實現線上線下監管互通,從而建立起從源頭、中介到消費者終端的全流程市場監管。
微信方面稱,平臺已提供了電子化侵權投訴渠道,用戶或企業可以在微信公眾平臺以及微信客戶端入口進行投訴。同時,微信品牌維權平臺以用戶舉報的售假信息與具有鑒假能力的品牌方對接的形式,對“假貨”問題進行打擊。目前共接入國內外知名品牌方130多家,覆蓋品牌超過400個,合計處理違規帳號超過6萬個。
責任編輯:陳錦娜
- 湖南證監局:遠大住工、威勝信息擬申請科創板上市2019-04-03
- 銀保監會:無牌照第三方平臺禁售保險 抖音等將受嚴格監管2019-04-03
- 泉州打造“一社一游一點” 導游帶團將實時監管2019-04-03
- 中國“天鏈”中繼衛星系統更新換代拉開序幕2019-04-03
- 廈門機場跨境電商監管中心啟用2019-04-02
- 廈門機場跨境電商監管中心啟用2019-04-02
- 為爭取華裔選票 澳大利亞政客爭相使用微信2019-04-01
- 2018年度廈門港航企業信用等級“紅黑名單”公布2019-03-29
- 福建省構建“一平臺、一張網、兩朵云”企業服務生態圈2019-03-28
- 新一輪安全生產巡查將啟動 危化品安全作為巡查重點2019-03-28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學生歌聲悼念英雄怎么回事?涼山森林火災最新2019-04-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