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亞旅游向高質量發展(潮起海之南)
“推動海南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講話中的這一要求,讓三亞旅游行業振奮不已。
“‘培育旅游消費新業態新熱點,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為國內外游客和當地群眾提供更多優質服務,使海南國際旅游島這張名片更亮更出彩。’總書記的話說到了三亞人心坎上,我們一定把握發展機遇,扎扎實實將總書記的要求落到實處。”三亞市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近兩年,三亞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要求,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世界級濱海旅游城市。主動對照國際標準穩步提升旅游品質,三亞旅游呈現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態勢。最近幾個黃金周,三亞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屢創歷史新高。盡管車流人流密集,并沒有發生欺客宰客的重大旅游投訴和旅游安全事故,2017年僅有兩起涉旅訴訟案件。八方來客感嘆:三亞城市更美了,旅游環境更好了。
“五更”標準,打造放心游
大年初一,一句吐槽讓三亞市旅游質量監督局局長杜自傳忙活了一個晚上。一名外地游客通過藝龍APP訂了房間,卻因客棧換了老板、名字和電話,費了很長時間才找到。吐槽微博發出9分鐘后,杜自傳看到了。他立即安排工作人員與游客對接。經協調,這家客棧向游客致歉,并將未入住的房費全額退還。事后,游客發來短信:“遇到困難時,工作人員主動聯系我們,積極解決問題,大年初一專門調查協調。為三亞處理旅游事件的速度和態度點贊。”
今年春節假期,三亞有6000多名執法人員堅守一線,全方位呵護游客的舒心游、放心游環境。“形勢在變,游客的需求在變,游客品位越來越高,維權意識越來越強。”海南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嚴朝君表示,旅游市場的治理要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細的工作、更優的服務、更滿意的結果,為中外游客提供安全舒適的旅游度假環境。
游客訴求無小事。在三亞,每一個訴求都牽動著旅游管理者的心。“游客一分不滿意,我們盡十二分的努力改進。”三亞市旅游委副主任葉凱中說,電話、短信、微博、微信、客戶端,游客能想到的投訴渠道,三亞一并開通,讓游客觸手可及。
2月19日12時,網友“高貴蘆葦”在新浪微博上反映,在海棠區“五塊錢上一次廁所”。三亞市民游客中心監測到該微博后,立刻給該網友留言。三亞市旅游委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調查。調查核實后,海棠區馬上就辦,15時30分將違規廁所拆除。兩個小時后,7個移動廁所向游客免費開放。
與服務并舉,三亞市鐵腕治旅,嚴管重罰旅游市場的“害群之馬”。旅游警察支隊、旅游巡回法庭、旅游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行政執法部門“四位一體” 聯動,構成旅游市場監管與服務的高效運行體系。商家欺客宰客行為一經核實,首先5倍退還游客消費款,再接受重罰,情節嚴重的還將吊銷營業執照、治安拘留等。“在三亞舉報一起欺客宰客行為,舉報者最高可被獎勵15萬元,通過重金買投訴的方式,鼓勵游客參與旅游市場的監管。”葉凱中說。
對標國際,升級精品游
在高端品牌酒店集結的海棠灣,今年春節,一站式旅游綜合體亞特蘭蒂斯酒店試營業,開啟了三亞旅游3.0時代。作為該品牌在全球的第三家分店,三亞亞特蘭蒂斯引領帶動三亞旅游業向精品化、國際化轉型升級。“三亞將建設世界級濱海旅游城市,成為國際旅游消費中心,讓國內游客在三亞就能享受到國際標準的消費服務。”三亞市市長阿東表示。
新春伊始,太陽馬戲之阿凡達前傳、三亞國際音樂節、體育廟會、大型實景劇《紅色娘子軍》等好戲連臺,三亞的文化旅游頻頻亮出新招牌。中醫健康游、婚慶度假、體育游、郵輪游艇游、低空飛行游、鄉村游……三亞的旅游業態不斷翻出新浪花。
2016年起,三亞分批次在全市涉旅企業推行旅游標準化建設,大大小小的景區景點標識標牌,都用中、英、俄、韓、日等5種語言統一標識。在三亞旅游從業16年的蜈支洲島景區副總裁楊曉海,見證了三亞從無景區到國際范兒的嬗變。“旅游已從過去的奢侈品變為老百姓的剛需,從單一的觀光游上升為休閑度假游。近年來,三亞旅游把品質放在第一位,旅游市場持續凈化。旅游大環境的改善帶來了景區的繁榮。”楊曉海介紹說,今年春節,蜈支洲島接待游客9.04萬人次,同比增長15.78%。“以前,游客上島除了潛水、玩摩托艇,再無其他消費。現在的蜈支洲島,光水上、水下的項目就有40多個。”
廢棄的摩托艇改裝的垃圾桶、舊漁船上的商鋪、花香四溢的公廁……蜈支洲島處處都有創意點綴。游客在這里潛水上岸,冬天有服務員第一時間遞上一碗姜湯御寒,夏天則是海南特有的涼茶。從無名小島躍升為標桿景區,蜈支洲島的成長,是三亞旅游蛻變的縮影。
美化鄉村,推進全域游
短短幾個月,20畝的臭水塘變身格?;ê#瑡善G欲滴的美人蕉與翠綠的海芋相映成趣,三亞市吉陽區博后村已是別樣一番景象。
博后村坐擁亞龍灣門臉的好位置,但長期以來因為臟、亂、差的村莊環境,很難從紅火的旅游產業分一杯羹。吉陽區委書記陳躍說,博后村是鹽堿地,種植水稻畝產才幾百斤,還不夠村民自家的口糧,家家戶戶以養殖為業,但牲畜散養造成村莊污水橫流, “以前考慮過整村遷出景區”。
2017年,三亞市委、市政府轉變發展思路,決定將博后村就地改造為“5A級”美麗鄉村。政府投資為博后村鋪設污水管網、雨水主管道,整治村道,綠化臭水塘,引導村民由養殖轉到民宿經營。不到4個月,博后村面貌煥然一新,一棟棟別具特色的農家別墅串成了鄉村客棧一條街,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5萬元。今年春節,全村的客棧提前一個月預訂一空,單間均價每晚1000多元。
“去年春節,游客在這里頂多住一天,今年春節一住就是七八天。收入比去年增加了近五成。”村民譚中仙說,村莊顏值高了,村民們紛紛將家宅裝修成民宿,他想擴大規模都找不到房子。“原來家里人找不到事做,現在忙不過來。”譚中仙說。
村民吃上“旅游飯”,鼓了錢袋子,更加積極投入鄉村建設。去年8月,在外做了十多年生意的蘇洪武帶著200多萬元積蓄回村發展,他聯合幾戶村民成立合作社,在村口的小康廣場,修建商品、美食一條街。博后村產業興旺,也引來外地投資客。今年初,浙江客商蔣中欣在博后村租了村民的地做農家餐廳,一天的流水達三四萬元。
村莊變景區,處處是景點。2017年起,三亞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十鎮百村”工程建設,一個個美麗鄉村迅速崛起,呈現旅游區與美麗鄉村融合發展的態勢。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18日 09 版)
責任編輯:趙睿
- 海南將構建四級旅游大數據平臺2019-04-03
- 泉州打造“一社一游一點” 導游帶團將實時監管2019-04-03
- 各地花卉節相似度高 賞花經濟還得翻出新花樣2019-04-03
- 游客在武夷山一酒店用餐意外受傷獲賠2.6萬元2019-04-03
- 4月1日起港澳臺游客可免費參觀四川廣漢三星堆2019-04-03
- 北京世園會將實行多渠道購票 游客可“刷臉”入園2019-04-02
- 清明小長假出游提示:選擇旅游線路看清“含金量”2019-04-02
- 西雙版納號文化旅游列車正式開行2019-04-02
- 宜昌市規范整治旅游市場環境 嚴查無證帶團及持假導游證行為2019-04-02
- 甘陜攜手共促文化旅游發展2019-04-01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學生歌聲悼念英雄怎么回事?涼山森林火災最新2019-04-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