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開大學“洋教授”從留學生到漢學家 難解“中國緣”
央廣網天津4月27日消息(記者陳慶濱 通訊員羅凡 林仲瑋)最近,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的講臺上,多了一位“洋教授”: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中國古代史爛熟于心,諸子百家信手拈來,還向大家詳細地介紹著歐亞各大帝國,課程內容知識面廣,趣味性強,在學生中一下子就出了名。
這位“洋教授”名叫尤銳(Yuri Pines),來自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是南開大學講座教授,主要研究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及政治文化。
這學期尤銳開設了以“歐亞古代帝國與中華帝國比較”為主題的系列課程,在學子中積累了很高的人氣。“尤銳老師每節課都準備了豐富的教學內容,視野十分廣闊,且與學生有很好的互動,課上氣氛非常活躍。”很多學生如此評價。可他們不知道的是,尤銳老師不僅是講座教授,還是位不折不扣的“南開學長”:他從20多年前就和中國、和南開結下了緣。
愛好和平 結緣先秦思想
“我特別反對侵略和戰爭。”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正值以色列入侵黎巴嫩,身處戰火中的尤銳由于拒絕在被占領地當兵,而入獄半年。
因為同樣原因入獄的另一位以色列人,在獄中向他講述了自己在大學學習的中國哲學。“我第一次聽到中國的哲學,之前完全沒有聽過這個東西。”獄友的介紹引發了尤銳極大的興趣,出獄后他直接去了以色列國立圖書館借書。“特別有意思的書,特別有意思的思想。所以應該說在我上大學之前,那個時候還是在當士兵,我就已經決定了我要學中國的歷史和中國的思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銳在大學繼續研修,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東亞系。
隨著學習的深入,尤銳發現,如果想看懂對于研究中國先秦史極為重要的出土文獻,就要先學習古漢語,同時要了解古文字、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的物質文明,當時大學的課程安排早不足以滿足他的學習需求。
“你必須自己讀很多,看別的人怎么翻譯,然后你才能慢慢地開始了解、開始懂這門語言。”
除了語言外,尤銳認為學習外國民族歷史,必須要摒棄現代思想和價值觀帶來的偏見,站在當時歷史的角度來看問題。要了解其他民族的思想、文化、歷史,就必須要了解其獨特的內在邏輯。“對自己民族的歷史也是這樣,對學習別的民族的歷史更重要。”碩士畢業后,尤銳決定遠赴歐亞大陸的另一端,前往孕育出這些精妙絕倫思想的源地:中國,進一步探尋它們的本質。
慕名而至 來到南開求學
“我和南開大學從很早以前就有了很密切的關系。”談到自己在南開的經歷,尤銳說道。1993年,他來到了中國,得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有位主要研究中國傳統政治思想的劉澤華教授,于是便選擇到南開繼續深造。“我的博士生涯有一半都是在南開度過的,那幾年在南開的日子,在我印象中是特別特別深刻的,永遠忘不了。”尤銳回憶起那段時光,感慨萬千。那時的他將自己完全沉浸于書海:“每天從早上到下午兩三點鐘,我一直要讀書,我覺得每一天都比昨天聰明,從來沒有這樣好的感覺。”
能有如此顯著的進步,主要得益于良師的啟發,這也是他深愛南開的理由之一。
當時尤銳所在的大學并沒有專人研究中國古代史,而他所閱讀的諸子百家也多是英文或俄文版。來到南開后,他試著改用中文閱讀資料。在聽了劉澤華教授對政治思想的闡述后,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思考和啟發。“要了解中國,要了解中國古代思想,你不要用西方的那些哲學概念,你要從大的內在的政治思想的角度來分析。”他覺得這是西方學者從來沒有想到過的一個角度,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研究中國傳統政治思想的大門,為他此后的研究提供供了很好的思路。“我明白了,這是我的未來。”
“一帶一路” 交流再續前緣
將近兩年的中國生活不僅令尤銳確定了學術方向,也使他更加為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著迷。此后幾乎每一年,他都會回南開看望劉澤華教授和自己的朋友。2013年,尤銳被南開大學聘為講座教授。近年來中國的文教事業不斷發展,國際文化交流愈加繁榮,這些巨大變化他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頭。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作為“一帶一路”合作伙伴,中以關系自此不斷迎來新的發展。從上海直飛以色列航班開通,到中國公民赴以10年多次往返簽證政策的實施,再到特拉維夫中國文化中心的設立,都使兩國的文化學術交流更加便利順暢。
談到這些,尤銳介紹到,以色列有特別發達的科研,中國和以色列能就此加強在科學研究領域和大學之間里的交流,從而避免政治敏感并實現互利,這是他非常看好的。中國能夠做到不干涉他國的內政和外交,與互相之間存在矛盾的中東各國同時實現了友好往來,“所以我覺得中國在中東,有特殊的地位,這在之前其他國家中是不存在的。這是新的外交關系的模式。”
不同于歷史上的“一帶一路”,尤銳認為這是一項特別重要且長遠的政策。隨著中國技術和設備的大力發展,能將這些資源出口國外,一方面能夠進一步實現這些資源的價值,另一方面能夠實現多國共贏,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他認為,目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需要更多的了解和溝通,若能進一步學習他們的語言、歷史和文化,交流與貿易會更加通暢。同時中國也還需不斷增強自身文化的創造力和吸引力,向不同國情、不同文化的國家更好地介紹和展現自己,“我特別希望以后外國可以更深刻了解中國。”這是尤銳的愿望。
“我在中國已經沒有什么地方沒去過,除了西藏以外。”尤銳笑道。自從畢業后,他每年都會來中國兩三次,已經走遍了各個省市。每去一個地方,他首先要在網上看該地有哪些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第一批、第二批一直往后,重要的文物遺址他都不會錯過。尤銳說,下一步他就要打點行囊,踏上進藏的旅途,走遍中國,把自己的“中國緣”不斷延續下去。
責任編輯:趙睿
- 馬尾全力推動一季度“開門紅”: 強調度 抓項目 保質量2019-04-02
- 中國-歐盟水政策對話機制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2019-04-02
- 北斗衛星、5G技術、人工智能等將亮相2020年世博會中國館2019-04-02
- 復聯4中國首映禮在哪里舉辦時間地點詳情 復聯4首映禮怎么搶票2019-04-01
- 意大利商界人士看好中意經貿互聯新機遇2019-04-01
- 匯豐完成其中國首筆區塊鏈跨境信用證業務2019-04-01
- 富達國際:中國在岸債市違約率偏低 看好中國信貸市場2019-04-01
- 中國游客新西蘭南島自駕出車禍致3死4傷 被控7宗罪2019-04-01
-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組建醫療健康管理集團2019-03-29
- 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凝聚各方共識2019-03-29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學生歌聲悼念英雄怎么回事?涼山森林火災最新2019-04-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