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汶川地震震中映秀十年之變:鄉村旅游方興未艾
中新社四川映秀5月10日電 題:汶川地震震中映秀十年之變:鄉村旅游方興未艾
作者 王鵬
從成都經都江堰沿岷江而上,驅車一個半小時抵達映秀鎮。十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正是從這里開始撕裂大地。
資料圖:在四川汶川以及映秀,隨處可見當地民眾安心愉快的生活場景,秩序井然的經營狀態以及來這里旅游觀光者的匆忙。中新社記者 任海霞 攝
“老板,給我來一份炸酥肉。”映秀鎮東莞大道上的博愛新村豆花莊里,53歲的楊云剛正忙著招呼客人。今年春節以來,他的飯館生意格外好。“節假日里,每天中午店里12張圓桌坐不下,在街對面又擺了幾張桌子,這樣還要排隊用餐。”
十年前,地震幾乎將映秀鎮夷為平地,有6000余人遇難。楊云剛6兄妹29口人的大家族全部平安,算得上極其幸運。
與北川縣城的異址重建不同,經多方論證,最終確定映秀鎮原址重建。“在這里出生長大,誰都不想走,想把映秀重建好。”楊云剛說,這是震后映秀人的普遍心愿。
映秀災后重建由廣東省東莞市對口援建,上海同濟大學擔任主要規劃設計方,歷經三年,投入資金17.19億元(人民幣,下同)。重建后的映秀轄7村1社區,一排排三層住宅樓鱗次櫛比,均按抗震烈度8度設防,臨街的房子大多為家庭旅館和飯館。街道上,到處可見身著羌族服飾招攬游客的當地人。
“政府給了很多扶持和好政策,我們自己更要奮斗把日子過好。”抱著這樣的信念,貨車司機楊云剛2012年開起了飯館,招牌菜是酥肉和豆花。六年間,從幾條板凳到十幾張桌子,他的飯館去年純利潤25萬元。
數據顯示,目前全鎮有1000多名居民從事餐飲、特色商品銷售、家庭旅館、導游講解、觀光車駕駛等旅游業態。2017年,全鎮第三產業收入1.74億元,接待游客256萬人次,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達20457元。
位于博愛新村豆花莊對面的茶祥子制茶坊,被稱為映秀“會客廳”。與其他茶館不同的是,這里的桌椅、茶水一律免費。喝茶“擺龍門陣”本就是川人喜歡的生活方式,這家茶坊更是常常座無虛席,游客們聊聊旅行軼事,映秀人則說著各家生意。
茶坊主人蔣維明多年來一直在中國各地制茶、售茶,人稱“茶祥子”。2012年映秀重建剛剛完成,他舉家而來開了茶坊。映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周邊的高半山地帶茶樹分布密集,是歷史上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蔣維明的心愿是在這里傳習阿壩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西路邊茶”,并“復興”當地的制茶傳統。
“我母親是唐山人,她經歷過唐山大地震,我知道地震給人帶來的苦。”蔣維明說,提供免費茶水,想為映秀民眾提供一個公共空間,“大家說說話,減輕苦悶。”
“山水相映,風景秀美”,重生的映秀宛如其名。但在“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學遺址”等少數場所,為紀念和銘記,仍保留著災難痕跡。倒塌的教學樓斜插入地,建筑中的鋼筋扭曲成結。人們至此往往靜默,把對逝者的深情懷念化作手中菊花一朵。
離開映秀鎮沿國道向南,在岷江的第一個轉彎處,一段當年震垮的橋面仍鋪在岸邊,十年間已雜草叢生,碎石累積。不遠處的江面上,一座震后重建的大橋巍然屹立,車來車往。新的道路早已打通,人們的新生活也在繼續。(完)
責任編輯:趙睿
- 張歆藝經歷過汶川地震么? 張歆藝回憶汶川地震:與父母親失聯八小時2018-05-12
- 十年回望 涅槃重生——汶川地震災區十年重建見聞錄2018-05-11
- 汶川地震遺孤:長大后成了高原武警戰士2018-05-11
- 汶川地震十周年:臥龍中華大熊貓苑里的香港情緣2018-04-26
- 這些官員發“國難財” 2小官借汶川震后重建斂財2017-07-19
- 網友回憶汶川地震看哭了!緬懷逝者、致敬重生2017-05-12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學生歌聲悼念英雄怎么回事?涼山森林火災最新2019-04-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