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霞浦縣三沙鎮一艘收獲紫菜的船只行駛在紫菜種植區(2017年11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6月8日是由聯合國大會確定的“世界海洋日”,旨在提醒人類關注賴以生存的海洋,發現海洋所蘊含的豐富價值,審視全球性污染和對魚類資源過度消耗等問題給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帶來的不利影響。
為保護人類的“藍色家園”,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努力應對海洋面臨的威脅,中國在海洋科學考察、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生態修復、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方面采取了積極有效的行動。
廣西北海市鐵山港區旺海珍珠養殖場珠農在抬運收獲的馬氏珠母貝(2017年12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山東即墨市田橫島省級旅游度假區的漁民在伏季休漁期結束后駕船出海(2017年9月1日攝)。新華社發(梁孝鵬 攝)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進入水中,進行中國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潛(2017年6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用“雪龍”號后甲板的絞車和A型架等設備將微塑料采樣器放入海中(2017年11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白國龍 攝
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一角(2018年1月26日攝)。這是全國第一個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試點,海南新盈農場通過“退塘還林”、人工引種紅樹林、控制開發等方式,實施濕地保護,紅樹林得到有效恢復,生物多樣性逐漸豐富。新華社記者 姜恩宇 攝
在海南省三亞市南山景區,參加放魚活動的志愿者將魚苗放入大海(2018年6月6日攝)。新華社發(陳文武 攝)
福建省連江縣黃岐鎮海上環衛工人在清理漁排內的海漂垃圾(2017年6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福建省東山縣第二中學的環保志愿者在該縣馬鑾灣清理海灘垃圾(2017年10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青島海昌極地海洋世界舉行海底夜宿活動,讓孩子們夜宿“海底”親密接觸海洋生物,培養他們熱愛海洋、與海洋生物和諧共處的意識(2018年5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責任編輯:莊婷婷
- 福州加快建設海洋強市 “海上福州”崛起正當時2019-03-19
- 福州市立足新時代新起點加快建設海洋強市2019-03-19
- 研究顯示海洋熱浪頻發威脅生物多樣性2019-03-05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646項國家標準2019-02-18
- 漁業捕撈許可管理有新規 強化漁船管理便利漁民群眾2019-01-30
- 2018年海上福州項目完成投資586.8億元2019-01-22
- 中國擬六措并舉加快建設海洋強國2018-12-24
- 罕見的蛇頸龍骨架化石亮相阿根廷博物館2018-12-20
- 上半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近3.8萬億元 同比增長6.9%2018-10-29
- 德國環境獎頒給海洋與水領域研究人員2018-10-29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國博實名預約參觀怎么回事?怎么預約參觀國家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