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工面向全球發布云制造支持系統(CMSS)。孫自法 攝
成功構建世界首批、中國首個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6月15日提出打造中國特色工業互聯網發展路徑,并面向全球發布云制造支持系統(CMSS),呼吁中外企業積極投身云制造產業集群生態建設,共同開創全球制造業新時代。
中國航天科工董事長高紅衛致辭,提出打造中國特色工業互聯網發展路徑。 孫自法 攝
主題為“云賦動能、智領未來”的2018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主論壇當天在成都舉行,中國航天科工董事長高紅衛在論壇上致辭說,當下全球的制造業即將進入新一輪生產方式變革與企業制度變革同步推進的特殊歷史階段。
他認為,這一階段有三條道路可供選擇:第一種是“德國模式”,即從設備的智能化開始,逐步向上延伸到生產線智能化、車間智能化、工廠智能化,最終通過打造智能制造平臺向著工業4.0的目標前進。
第二種是“美國模式”,即在基本實現智能制造的垂直配套體系之中,以線下全球協同制造分工布局為基礎,打造全球化線上協同制造與協同售后服務平臺,繼續保持全球制造業垂直分工體系的主導地位。
中國航天科工副總經理宋欣主持論壇。 孫自法 攝
第三種可以稱之為中國特色工業互聯網發展路徑,就是在絕大部分企業不具備智能制造能力,企業的運營流程尚未完成信息化改造,且短時間內不可能完成智能化改造和信息化改造的前提下,從云制造生產方式變革入手,在漸進開展制造能力智能化改造和企業運營流程信息化改造過程中,同步開展企業制度的調整與變革,這種模式發展的實際效果將是“自上而下逐步深化”,最終實現從云制造到協同制造、從協同制造到智能制造的逆襲。
高紅衛表示,中國航天科工旗下中國首個工業互聯網平臺“航天云網”選擇了第三種發展路徑,首先搭建工業領域公共云平臺,從打造云制造產業集群生態起步,先把分散在全國各個角落市場主體的資源配置與業務流程優化工作放在中心地位,配合中國制造業的群體轉型,重點服務中小微企業生產方式轉變,以及企業組織結構和企業制度變革的需求,從云端企業“省錢、賺錢、生錢”三個層次逐步遞進,著力打造云制造產業集群生態。
今年6月15日,也是“航天云網”的3歲生日。經過3年的建設與發展,“航天云網”目前云端注冊企業近170萬戶,分布于全球179個國家和地區,發布協作與采購需求近15萬條,金額4200余億元人民幣(含約20億美元國際發布);協作與采購云端成交共計2100余億元人民幣(含4億多美元國際成交);近90萬臺設備接入云平臺,近20萬臺設備在線,近140萬個數據采集點。同時,“航天云網”全面支撐智能制造、協同制造、云制造三類制造,可提供各類工業服務和解決方案。高紅衛指出,“航天云網”運行3年交出的“答卷”,也初步驗證了具有中國特色、“自上而下逐步深化”工業互聯網發展路徑的現實合理性。
據了解,中國航天科工當天全球發布的云制造支持系統,主要包括工業品營銷與采購全流程服務支持系統、制造能力與生產性服務外協與協外全流程服務支持系統、企業間協同制造全流程支持系統、項目級和企業級智能制造全流程支持系統等四個方面,采用“一腦一艙兩室兩站”(企業大腦、企業駕駛艙、云端業務工作室、云端應用工作室、小微企業服務站、企業上云服務站)的業務界面提供用戶服務。
其中,企業大腦為科學決策層提供支撐和服務,企業駕駛艙為企業經營層管理提供服務,云端業務工作室為產供銷提供集群化業務及周邊業務服務提供支撐,云端應用工作室為定制、設計、研發、試驗及售后技術服務提供支撐。“企業上云服務站”和“小微企業服務站”兩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特殊服務功能板塊,滿足各類企業深度參與云制造產業集群生態建設的現實需求。
責任編輯:莊婷婷
- 張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淡的“85后”科研工作者2018-01-31
- 《天天向上》再起美食主題關注中國特色深夜美食2017-07-20
- 深夜食堂成今年最低分的國產劇原因是什么?不倫不類沒中國特色2017-06-15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國博實名預約參觀怎么回事?怎么預約參觀國家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