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家企業提供8900多個崗位,90%以上的參會企業是學校校企合作基地。同時還遴選了一些需求量大、專業對口、有合作意向的優質企業參會。”在剛剛召開的“江蘇省智能裝備制造業2019屆畢業生推介會”上,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黃寶玲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之前,江蘇省組織的高職提前錄取中,該校已招到新生近3000人。這是該校近年來圍繞地方產業發展需求,深化產學研合作帶來的新景象。
高職院校“吃不飽”和“輸不出”一直是個老大難。如何破解這個難題?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走出了一條新路子。
“智能制造已經成為我國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方向,高校應該積極融合,主動對接地方與企業需求,發揮出高校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特殊作用。”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曹根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依托多年積累的人才與學科優勢,以江蘇省物聯網與制造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工業機器人研發與實訓中心等為載體,通過應用物聯網技術幫助企業改造傳統生產與管理模式,讓企業走向智能制造之路。
同時,吸收學院教授、年輕教師參與項目研究,并吸納學生參與,由年輕教師帶領學生負責部分項目實施。既鍛煉了年輕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又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標桿式學生,達到了服務企業與服務育人并重,真正走上了產教融合、校企同步發展之路。
在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沈琳看來,高職院校的科研工作,就應該到企業一線去找課題,摸清地方與生產企業真正的需求,校企合作方才能夠落地,學校在智能裝備技術、物聯網與制造業信息化等專業的優勢,方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揮,在合作中實現“雙贏”。
正是由于學校有了這樣的理念,找到了合作的方法,打通了校企合作的“通道”,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成為江蘇高職校企合作與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上的“先行者”,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也由此成為“明星專業”。
“企業需要既有扎實專業知識,又有動手能力的畢業生。因此,我們學校科研團隊承擔的項目,學生都參與其中,并且成為老師們科研過程中的‘好幫手’,更成為企業創新創業上真正用得上的人才。”沈琳說。
經過實踐,這些專業的畢業生,目前從事的工作都是物聯網項目實施工程師、RFID開發工程師、物聯網終端開發工程師、物聯網應用開發工程師等。他們經過3至5年的經驗積累后,即能勝任物聯網架構師、物聯網應用研發工程師、項目經理等高級管理與技術崗位工作。
責任編輯:莊婷婷
-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組建醫療健康管理集團2019-03-29
- 廈門市自貿工作領導小組第19次會議和自主創新示范區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召開2019-03-29
- 2018年度廈門港航企業信用等級“紅黑名單”公布2019-03-29
- 學習落實外商投資法 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2019-03-29
- 農業物聯網發力第一產業 泉州市已培育儲存69個市級示范點2019-03-29
- 最高法:進一步發揮破產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積極作用2019-03-28
- 中國好聲音2019那英回歸李健續任 中國好聲音2019什么時候播2019-03-28
- 福州自貿片區馬尾基金小鎮成功舉辦第三期“創響小鎮”產融對接系列活動2019-03-28
- 廈門市自貿工作領導小組第19次會議和自主創新示范區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召開2019-03-28
- 福建省構建“一平臺、一張網、兩朵云”企業服務生態圈2019-03-28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國博實名預約參觀怎么回事?怎么預約參觀國家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