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在全國有序推開“證照分離”改革,持續解決“準入不準營”問題;決定再壓減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三分之一以上并簡化審批,為市場主體減負;聽取清理證明事項工作進展匯報,要求加大力度消除群眾辦事煩憂。
會議決定,從今年11月10日起,在全國對第一批上百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推進“照后減證”,對不必要設定審批、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調節、可由行業自律管理的事項直接取消審批或改為備案,并加強市場經營過程的監管;對目前不能取消審批、但通過事中事后監管能夠糾正不符合審批條件行為的審批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發現與承諾不符的依法撤銷審批決定并從重處罰;對涉及公眾健康和安全等不宜采取告知承諾方式的審批事項,要優化準入服務,分門別類減少申報材料和環節、壓縮審批時限、提高透明度,為創業創新主體進入市場消除障礙。會議強調,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在放寬準入的同時要把更多力量放到創新和強化事中事后監管上,加強公正監管。
會議決定,在確保質量安全、公正監管的前提下,進一步壓減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并簡化審批程序。一是再取消14類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使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類別進一步從38類減至24類。對取消許可的一些涉及公眾健康和安全、環境保護等產品,可轉為強制性認證,列出正面清單并向社會公示,強制性認證費用原則上由財政負擔。二是對保留的生產許可證簡化審批程序。將發證機關組織的發證前產品檢驗改由企業在申請時提交符合要求的產品檢驗合格報告。對除危險化學品外的省級發證產品實行現場審查后置,企業提交相關材料并作出質量安全承諾后即可領取許可證。三是推行“一企一證”,對一家企業生產不同類別產品的只發一張許可證。會議要求,要落實監管責任,強化證后監管,推動“中國制造”提質升級。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趙劍波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全國有序推開“證照分離”改革,持續解決“準入不準營”問題,有助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鼓勵企業投資興業。壓減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簡化審批程序,持續為企業減輕負擔,則有助于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此外,認證、認可是國家質量技術基礎的重要內容,工業品制造從生產許可到強制性認證的轉變,是從深化質量技術基礎改革的角度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涉及改革創新、優化政策環境、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內容。”
責任編輯:鄭梅欽
- 國務院金融委七天內三度發聲 釋放哪些信號?2018-12-27
- 新一批23項促進創新改革舉措送出激發創新“大禮包”2018-12-07
- 國務院舉行憲法宣誓儀式 李克強總理監誓2018-11-21
- 國務院約談山東菏澤怎么回事?10.20重大事故回顧2018-11-20
- 福州全面推開“證照分離”改革 首批106項事項納入2018-11-20
- 廈門市從11月10日起將全面推行“證照分離”改革2018-11-13
- 福建全面推開“證照分離”改革 首批共106項涉企行政審批2018-11-13
- 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 公布《行政區劃管理條例》2018-11-01
- 習近平:把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2018-10-30
- 福建將全面啟動“證照分離”改革 改革第一批涉及40多個部門2018-10-24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國博實名預約參觀怎么回事?怎么預約參觀國家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