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衛星中心主任王橋研究員今日指出,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發現,在京津冀地區,存在著水資源量短缺嚴重制約區域生態安全,河流斷流和濕地萎縮依舊突出的問題。調查評估結果表明,京津冀地區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9。在長江經濟帶,存在著中下游自然岸線開發強度大,濱岸帶生態風險較大的問題。
資料圖:生態環境部。 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生態環境部今日召開9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問,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和長江經濟帶是當前國家戰略優先發展區域,請問(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是否對這兩個區域給予了重點關注?這兩個區域生態狀況如何?
對此,生態環境部衛星中心主任王橋研究員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都是國家戰略,這兩個區域經濟發展速度快、人口密度大、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協調發展的任務艱巨。城鎮面積持續擴大是這兩個區域所面臨的共同問題。調查評估發現,2000-2015年的十五年間,京津冀地區城鎮生態系統面積持續增加,由1.79萬平方公里增加到2.32萬平方公里,增幅為29.7%。長江經濟帶城鎮面積增幅更大,為84.1%,年均增幅達5.6%。
王橋指出,但是,兩個區域由于自然地理條件和社會經濟結構存在差異,所面臨的生態形勢也有所不同。
王橋介紹,在京津冀地區,存在著水資源量短缺嚴重制約區域生態安全,河流斷流和濕地萎縮依舊突出的問題。調查評估結果表明,京津冀地區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9。自2000年以來,除個別年份(2012年)因水資源總量較為豐沛外,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度均超過100%,遠超國際通用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安全界限。全年存在斷流現象的河流比例約為70%。永定河、潮白河等主要河渠存在全年斷流現象。京津冀1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汛期均有干涸河道分布,保定、張家口等地干涸河道長度均超過300公里。白洋淀、七里海等濕地萎縮,長期依靠生態補水維持。
王橋稱,在長江經濟帶,存在著中下游自然岸線開發強度大,濱岸帶生態風險較大的問題。調查評估結果表明,長江自然岸線保有率僅為44.0%,自然灘地長度保有率僅為19.4%,長江岸線利用率為26.1%。砂石碼頭和小散亂碼頭占用長江岸線430.2公里,占長江岸線總長度的5.4%,主要分布在湖北、安徽、四川及江蘇等省份。造船廠、船舶修理廠占用長江岸線131公里,化工企業占用長江岸線148公里,成為長江生態環境的重大風險源。
責任編輯:莊婷婷
- 生態環境部:用三年左右完成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2019-03-14
- 生態環境部:今年全國未達標城市PM2.5要同比下降2%2019-03-06
-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將出現重度污染天氣2019-01-10
- 生態環境部:解除江西德興德邦化工環境違法案掛牌督辦2018-12-19
- 京津冀推進旅游監管一體化2018-12-06
- 生態環境部:霧霾天根源在于污染物排放總量超標2018-11-30
- 生態環境部:《土壤導則》將于明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2018-11-29
- 京津冀遭今年秋冬以來最重霧霾天 北京達嚴重污染2018-11-27
- 生態環境部: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重大制度創新2018-11-26
- 生態環境部:今年水源地環境整治完成率超九成2018-11-25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國博實名預約參觀怎么回事?怎么預約參觀國家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