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易疲勞,吞不下食物,慢慢地呼吸困難……這是重癥肌無力患者的典型癥狀。最近,唯一可以改善上述癥狀的廉價藥溴吡斯的明片發生了斷貨。近年來,不少安全、必需、有效的廉價藥時常“玩失蹤”。為此,國家采取多項措施保證供應,短缺藥品正在加速進入市場。廉價藥斷貨究竟為何發生?未來又該如何更好解決這一問題?
生產越多虧損越大,“低價魔咒”困擾廉價藥
二甲雙胍片、吡嗪酰胺片、異福酰胺片、異煙肼片、枸櫞酸鉍鉀顆粒(片)、葉酸片……在一家擁有170多個廉價藥生產文號的知名藥企,企業負責人給記者展示了一長串未生產藥品名單。
不少人把廉價藥斷供的“板子”全部打在生產企業身上,該企業負責人卻有苦衷:“藥品生產同樣有上下游企業,由于原料藥供應商就那么幾家,價格大幅上漲。原料藥猛漲,藥價基本不漲,夾在中間的企業很受傷,生產動力自然不足。”
以60片裝的前列康普安樂片為例,30多年來價格一直穩定在12.2元,但原料成本就上漲了78倍。這種情況下,企業生產越多,虧損越大。“廉價藥的生產沒有政府補貼,而且稅收也不低,企業很難長時間靠良心和責任維持生產,停產是企業的理性選擇。”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悉,我國目前對廉價藥采取單獨掛網采購措施,價格可以適當上浮,但需要二次議價或制定相應的采購參考價才能進入醫院。現實情況往往是,議價之后,廉價藥依然很廉價。
解決廉價藥“玩消失”“鬧藥荒”,不少人開出了漲價“藥方”。早在2015年,國家七部委聯合印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的意見》,提出改革藥品價格形成機制,除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外,逐步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藥品價格的直接干預。
“取消了政府定價,但廉價藥價格卻依然漲不起來。”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公共經濟研究室主任王震說,現在藥價不再由國家發改委來定價,而是由省級藥品統一集中招標來確定。藥品招標的原則是低價中標,價格越低越容易中標,這種治理模式其實還是降價思維,廉價藥仍擺脫不了“低價魔咒”困擾。
部分藥品短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廉價藥保供在醫不在藥
治療罕見病的藥品和防治嚴重危及生命疾病的部分藥品簡化上市,加強全國短缺藥品供應保障監測預警,建立短缺藥品及原料藥停產備案制度,加大儲備力度……今年以來,針對廉價藥短缺問題,相關部門有針對性地出臺多項舉措,在政策“組合拳”作用下,“救命藥”正在加速進入市場。
記者了解到,早在去年,原國家衛計委等9部門就聯合印發《關于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提出建立短缺藥品信息收集和匯總分析機制,完善短缺藥品監測預警和清單管理制度,目前,部分藥品的短缺問題已得到有效解決。
此外,對一些特殊的廉價“救命藥”,相關部門推進短缺藥的小品種生產基地建設,做到供應有保障、供求能對接,增強廉價救命藥的應急協調能力,暢通政府、醫療衛生機構、企業、社會組織等相關數據共建、共享、共用通道。
專家建議,更好保證廉價藥供應,需要政府和市場“兩只手”齊發力,拿出更多管用的實招,讓百姓不為藥品短缺而著急。
王震認為,破解廉價藥斷供,出路在醫不在藥。一方面,改革醫保付費方式,從按服務項目付費向按病種付費等醫保付費方式轉變,醫院出于成本考慮,更有動力給患者使用廉價藥;另一方面,要改革“唯低價”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打通藥品定價的梗阻,形成合理的藥品動態定價機制,讓企業有利可圖、愿意生產。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新一輪安全生產巡查將啟動 危化品安全作為巡查重點2019-03-28
- 4月新規:多行業迎減稅紅包 中小學要建立陪餐制2019-03-25
- 福州港江陰港區再創船時效率新高2019-03-18
- 中國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各地生產進展順利2019-03-18
- 東海證券:關注業績超預期且估值合理的醫藥股2019-03-18
- 廈門啟動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工作2019-03-17
- 2018年農資打假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1.25億元2019-03-15
- 2月份福建省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7%2019-03-14
- 國內外藥企密集調價 部分抗癌藥價格降幅超七成2019-03-14
- 擔憂“無協議脫歐” 寶馬考慮遷移在英業務2019-03-07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國博實名預約參觀怎么回事?怎么預約參觀國家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