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村落,古老的梨樹,傈僳族、白族、漢族聚居于此,民風淳樸。每到春天,萬樹梨花將村莊包裹在一片圣潔之中,央視都點贊稱“太美”。
鶴慶縣奇峰村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西邑鎮奇峰上營、下營自然村內,生長著2萬余棵梨樹,最古老的樹齡達600余年,而樹齡在百年以上的有1000余棵,被外界美譽為“梨花村”。以花為媒,西邑鎮從2016年起,每年3月舉辦梨花文化旅游節,努力打造鄉村旅游扶貧新亮點。
立足于“千畝雨水蔬菜、萬畝古樹梨花”的自然資源優勢,奇峰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將鄉村旅游和生態農業有機融合,致力于將“古梨樹變成搖錢樹、白蘿卜種成金蘿卜”,最終實現了“黨支部當好火車頭、合作社有奔頭、貧困戶有盼頭”。
為加快奇峰村的脫貧致富步伐,當地黨委政府提出了鄉村旅游助推群眾脫貧的工作思路和爭做“民族團結示范村、脫貧致富樣板村、鄉村旅游新亮點”的目標定位。通過舉辦鶴慶奇峰梨花文化旅游節,穩步推動奇峰村鄉村旅游發展,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通過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在2016—2018年間奇峰村已接待國內外游客20萬人次(梨花節期間,日均接待游客7000余人次),奇峰的“七道菜”、農特產品等深受旅游消費者的喜愛。通過鄉村旅游,2017年全村旅游經濟人均增收1500余元,比2016年增長了24.69%,2018年預計增收可達1800余元,村集體經濟從“空殼”躍升到近5萬余元。
春天樹上梨花開,秋天地里白菜甜。奇峰村盛產一種白菜,長得像極了盛開的玫瑰花,被譽為“奇峰之戀”,貧困戶光種這種蔬菜,毛收入都能達到3萬余元。
以“奇峰之戀”為代表的雨水蔬菜,是奇峰村憑借天時地利獲得的優勢。“發展綠色蔬菜助推精準脫貧”,連片種植蘿卜、青花菜、青麻葉、大白菜,奇峰村以貧困戶為幫扶重點、兼顧全村菜農,共種植近2000畝各類蔬菜,通過成立蔬菜專業合作社,注冊“西邑奇峰”商標,申報綠色蔬菜品牌認證,讓生態綠色的蔬菜,走出深山,進入超市。2017年,全村蔬菜畝均產值達4500元,雨水蔬菜銷售額達900余萬元,為全村打贏脫貧攻堅戰起到了巨大促進作用。
奇峰村作為鶴慶縣建檔立卡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4戶555人。自2014年以來,該村通過鄉村旅游帶動、雨水蔬菜種植等方式,累計脫貧131戶545人,暫未脫貧3戶10人,貧困發生率為0.98%,當地村民已探索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脫貧致富路。
責任編輯:莊婷婷
- 這個小山村靠雨水生活了四百年,如今有了新改變2018-10-31
- 云南大理歸僑僑眷:“舌尖上”的致富故事2017-05-30
- 云南大理15分鐘內連續兩次4級以上地震 震感明顯2016-11-17
- 云南大理又現鬧婚 新郎滿身肥膘全裸游街令人尬尷2016-11-11
- 云南大理又現鬧婚 新郎滿身肥膘全裸游街令人尬尷2016-11-03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國博實名預約參觀怎么回事?怎么預約參觀國家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