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生活、點贊科技、點贊創意、點贊城市、點贊力量、點贊幸福,6組網絡熱搜詞,串聯起過去一年來的網絡大事件。
11月21日晚,由中央網信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聯合主辦的點贊中國 互動生活——2017—2018“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精品展播特別節目,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這臺晚會將電視手法和藝術創作相結合,向互聯網上輸送滿滿的正能量,共繪網上網下的同心圓。
光明網記者現場展示“鋼鐵俠Ⅱ代”設備。節目組供圖
互聯網+:讓文物活起來
從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以來,互聯網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中國也已成為世界公認的網絡和數字化大國。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網民規模已達8.02億,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使用網絡看新聞的用戶規模為6.63億,網絡購物用戶規模為5.69億……隨著我國網絡的日益發達,網絡環境的變化影響著人民內心的想法,如何讓網絡成為引領社會的風向標,如何讓國民的素質有所提高,如何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中華優秀文化,成為當前建設好網絡世界的重要使命和責任。
本屆“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精品評選活動結果于11月21日當天揭曉。本次評選活動以“網聚正能量 唱響新時代”為主題,經過網上征集、初評、網上投票展示和終評等多個階段,最終評選出100名網絡正能量榜樣、100篇網絡正能量文字作品、100部網絡正能量動漫音視頻作品、100幅網絡正能量圖片、100項網絡正能量專題活動。為進一步集中展現活動中涌現的正能量榜樣和精品力作,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以來網上宣傳文化工作新成果,本次點贊中國 互動生活——2017—2018“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精品展播特別節目應運而生。
節目的開始,伴著悠揚的古典音樂,華美璀璨的漢服表演,第一組網絡熱搜詞——“請開始你的表演”走進人們的視線,《如果國寶會說話》《文物戲精大會》《了不起的匠人》等精美作品一一展示。主創團隊還現場講述了“互聯網+”如何讓文物活起來,創新推動中華文明與互聯網不斷跨界融合。
“中國的一分鐘會發生什么?‘復興號’前進5833米,移動支付金額3.79億元,7.6萬件快遞被收發……”通過主持人的這段介紹,引出第二組網絡熱搜詞“為你打CALL”,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來的點點滴滴發展變遷。現場通信專家暢想了未來萬物互聯和5G時代,VR(虛擬現實)眼鏡、遠程醫療、車聯網、數字化工廠等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種種的改變。
鋼鐵俠:一個人就是一支報道隊伍
“這款單兵作戰設備,我們叫它‘鋼鐵俠’,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在前方同時將三路直播畫面推送給不同觀眾……”伴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媒體如何做好網絡正能量傳播、共建網絡清朗空間?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等多家網絡媒體代表現場分享經驗。光明網的“鋼鐵俠Ⅱ代”可穿戴多信道移動直播云臺現場亮相,可實時給超過25家媒體平臺實時傳輸多機位切換的VR直播畫面,讓內容的傳播更安全、更廣泛、更具觀賞性。“5G時代即將到來,我們期待著下一代‘鋼鐵俠’的誕生,給大家帶來更多、更好的報道。”光明網記者李丹說。
“一個人就是一支報道隊伍。”央視主持人文靜發出如是感慨。
隨后,剩余4組網絡熱搜詞“驚不驚喜 意不意外”“雙擊666”“確認過眼神”“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依次揭曉。在每組熱搜詞下面都有精彩內容,其中有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制作的網絡視頻,微博閱讀量1.3億的冬奧會助威團團長,還有地震發生時的“最美逆行者”等,這些網絡正能量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展現了人民的高尚情懷,感染、溫暖著每一位網民的心。
當晚,光明網積極組織員工收看電視節目。員工看完節目后紛紛表示,把發生在人們身邊的好故事、好榜樣進行展示、傳播,既彰顯了網絡空間的清朗,又體現出新時代的新風貌,讓公眾更好地參與共建網絡正能量、共享網絡發展新成果。
《光明日報》( 2018年11月22日 04版)
責任編輯:莊婷婷
- “五個一百”獲獎者感言:網聚正能量 逐夢新時代2019-03-14
- 小伙幫老人挑擔 照片被傳上網絡引來許多網友點贊2018-05-08
- 《好久不見》陸一明誰演的?王森坦言塑造角色的秘訣2018-04-19
- 哈登入肯尼迪公民獎最終名單 要向世界傳播正能量2018-03-30
- 傳播正能量:《絕地求生》官方為患病兒童做慈善2018-01-24
- 李維嘉媽媽回應兒子暴瘦 希望觀眾多給正能量2017-08-07
- 李維嘉媽媽回應兒子暴瘦 希望觀眾多給主持人正能量2017-08-07
- 家樂福以別樣方式為22周年慶生 蛋糕義賣傳遞正能量2017-06-23
- 清華女學霸轉身做主播 評論:當正能量網紅不丟人2017-06-14
- 關停微博炒作賬號 是一次正能量對負能量的勝利2017-06-09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國博實名預約參觀怎么回事?怎么預約參觀國家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