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言語流利的中年男子,為何突然“說不出話”?遼寧一醫院近日在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下,為一位腦血腫患者開展了微創抽吸手術。手術后患者血腫腔消失,恢復語言功能,表達流暢。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吳安華告訴記者,該名患者3個月前患腦出血,采取保守治療后出現語言障礙,只能說只言片語,且語速緩慢。“我們對患者進行術前CT檢查發現,患者頭部的血腫已經液化,增強核磁提示血液液化周邊增強,壓迫到了語言中樞神經。”
手術當天,在吳安華教授指導下,團隊成員韓帥大夫為患者制定了手術靶點和安全入顱路徑,將手術規劃導入手術室機器人。手術過程中,機械臂在定位儀的引導下自動定位、鎖定靶點。在機器人的輔助下,醫生打了一個孔洞,植入導管,抽取了15毫升出血性液體,與術前軟件計算的血腫量完全一致。吳安華表示,如果不使用機器人,完全靠醫生根據術前影像片“盲抽”,不僅可能“抽不干凈”,甚至由于插入導管的角度和位置偏移,而找不到血腫。
據吳安華介紹,機器人的精準定位可以達到0.2毫米到1毫米之間,手術機器人配套光學攝像頭和機械臂,術中實時導航手術器械相對解剖結構的位置。“手術效率也得以提升,像這例手術只用了半個小時就結束了,而過去不用機器人需要至少2個小時。”
這一醫療機器人由我國自主研發,主要應用于神經外科手術,由計算式軟件系統、實時攝像頭和自動機械臂構成。借助機械臂末端的操作平臺,醫生可以實施活檢、抽吸、植入、放療等12類術式,可用于腦出血、腦囊腫、帕金森、癲癇等近百種疾病的手術治療。
記者了解到,該名患者手術后,當天恢復語言功能,第二天可下床自主行走,感慨自己說話能力“突飛猛進”。“因使用機器人采取精準微創的手術方式,病人術后恢復速度較快。”吳安華說。
責任編輯:莊婷婷
- 宋林:退而不休,康復事業是我一輩子的事情2019-03-27
- 懷孕護士為重癥患者送點心 這張偷拍照感動朋友圈2019-03-15
- 研究:吃堅果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2019-02-25
- 日本東京今冬發生數起掃地機器人引發的火災2019-02-20
- 科普:吸煙可能損害身體抵抗皮膚癌的能力2019-02-19
- 日本批準世界首個iPS細胞治脊髓損傷臨床試驗2019-02-19
- 日本流感大流行 單周患者數創新高2019-02-02
- 產婦不能搬上手術臺 三名醫生跪地手術保母子平安2019-01-31
- 女子術后紗布留體內146天死亡 被定性一級甲等醫療事故2019-01-12
- 英國將開發小型機器人用于地下管道檢修2019-01-03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國博實名預約參觀怎么回事?怎么預約參觀國家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