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萬物愈發智能,包括材料。40歲的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陳濤,研究的便是智能高分子材料。
陳濤在辦公室。中科院 供圖
陳濤介紹,智能高分子材料是一種可以感知外界細微變化與刺激,并能針對環境變化產生響應的高分子材料;相比普通的高分子材料,智能高分子材料似乎是有“知覺”的材料,已經可以應用于傳感器、驅動器、藥物載體、人造皮膚、智能織物等方面。
“智能高分子材料是非常有意思的前沿新材料研究領域。你可以試想一下,當你坐下時,你身下的椅子可以感知你的體重;當你呼吸時,檢測器可以獲得你身體狀況的信息”,陳濤說,這些都是需要可感知的智能材料,可以說,智能材料讓材料從沒有生命的物質變成有生命的。
陳濤1978年出生在湖北襄陽,這是中國名著《三國演義》中群雄逐鹿的地方,漢江在此穿城而過。陳濤說,真正感覺自己踏上“科研路”,是從2003年到浙江大學讀博士開始,“那幾年是人生的轉折點,對科研感覺有了,也將科研作為未來的職業。”
那時,陳濤的研究開始涉及對溶劑比較敏感的智能高分子。2006年在浙江大學獲得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博士學位后,他到國外待了6年:先去英國華威大學化學系、美國杜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從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到2012年,又作為洪堡學者在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化學系從事科研工作。
“我在英國、美國、德國都待過,但海外學成之后總想回來,覺得會有更多機會。”他說。
陳濤2012年回國后,加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組建了智能高分子材料課題組,致力于非對稱高分子二維復合材料體系的構建,及其在形狀記憶、智能驅動、柔性可穿戴傳感器等方面的應用研究。
“怎么能使復合材料感知外界變化?這原來是生物體的功能,我們通過分子設計,使材料具有這種功能,可以做仿生的事情,讓材料具有生命特征。”陳濤在受訪時解釋說。
6年來,圍繞基于高分子的智能材料,陳濤帶領課題組在細分領域深耕,研究團隊承擔了各類科研項目40余項。他說,到現在,團隊在研究非對稱高分子二維復合材料及其智能化應用這一小方向上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團隊在刺激響應高分子設計及其應用等多個方面獲得原創性研究成果,發表研究論文8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近20項,受到國內外同行關注。
國外6年,回國6年,從一個人到一個團隊,從純科研的角色,到增添科研運作及團隊管理之責,陳濤要面對的事情越來越多。在他看來,材料的發展建立在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之上,柔性可穿戴器件與設備、無人駕駛等智能技術的興起,對材料的智能化提出了更具體和明確的需求,“智能材料正迎來發展機遇,這是未來文明的材料基礎。”
對于自己的科研,陳濤說,剛回國的時候,要站穩腳跟,有些時候希望能快速出成果,深入的東西做得相對少;現在希望在一個方向上走得更深入一點,“就像挖礦似的,看看能不能在一個方向上深挖,比如在有優勢的非對稱高分子二維復合材料的智能化應用方面,深挖一點。”他看好智能材料領域的研究前景,“這是個前沿領域,應用尚需時日,但概念和想法都很有意思。”
陳濤說,經過前些年的積累,下個6年是自己科研生涯最關鍵的時候,希望能在學術上更上一層樓,更希望能將研究成果產業化,服務于社會。
責任編輯:莊婷婷
- 兩部門:科研人員應自覺接受科學倫理審查和監管2019-01-30
- 5000萬元 福建重金支持產業領軍團隊2019-01-30
- 43項措施!針對科研失信行為的聯合懲戒來了2018-11-12
- 韓國明年基礎科研經費將超10億美元2018-11-09
- 科學家警告無協議脫歐沖擊英國科研體系2018-09-18
- 今年以來福建省11家物聯網實驗室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2018-09-12
- 福建省物聯網實驗室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2018-08-31
- 日本結束2018年度科研捕鯨:共捕獲177頭鯨魚2018-08-22
- 學術造假背后隱藏灰色產業鏈 打擊學術不端在行動2018-07-26
- 日發布新版科技白皮書 擔憂競爭力下滑2018-06-13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國博實名預約參觀怎么回事?怎么預約參觀國家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