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求網上約、困難網上研、矛盾網上調……北京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融合于信訪矛盾化解工作全過程,近年來網上信訪總量逐年提升,網上信訪主渠道作用日益顯現。今后,北京將推動網上與網下融合、網上向“掌上”延伸。
北京市海淀區在全市率先成立網上信訪工作機構,將網上信訪打造成為信訪主渠道 北京市信訪辦供圖
這是北京市信訪辦公室主任韓耕在21日召開的北京市海淀區網上信訪矛盾智能化解工作現場會上透露的。
構建社會協同、多元參與的信訪矛盾調解新模式
據介紹,北京市海淀區在全市率先成立網上信訪工作機構,將網上信訪打造成為信訪主渠道,引領了全市信訪信息化創新發展。
今年以來,北京市信訪辦聯合海淀區探索創新信訪工作新模式,依托北京網上信訪智慧平臺資源,綜合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探索“互聯網+”信訪矛盾化解新模式,初步搭建了具有智能咨詢、分析評估、在線調處、輔助決策等功能的“海淀區網上信訪矛盾智能化解平臺”,平臺包括網上預約接訪、智能咨詢、會商評估、多元調解、信訪聽證、即時化解、督查督辦、培訓交流等功能模塊,實現了與北京網上信訪智慧平臺的互聯互通。
海淀區群眾信訪訴求經北京市網上信訪智慧平臺分析評估、智能判斷,對訴求簡單明確的信訪案件,自動引入網上信訪矛盾智能化解平臺,由信訪機構、主責單位、專業律師、心理咨詢師、人民調解員、行業專家、人工智能(AI)為信訪人提供及時、全面、權威的在線解答服務及調處方案;對訴求疑難復雜的信訪案件,信訪機構通過平臺組織多元力量,利用PC、APP、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快速接入,異地在線對案件進行視頻會商評估,形成初步調解方案,組織多元化解力量,開展線上調解;對需要組織信訪聽證的案件,信訪工作機構可通過平臺對信訪聽證的組織準備、核對宣布、陳述申辯、辯論質證、提問陳述、實時調解、記錄核對、聽證結論進行全過程管理。調解全過程實時進行語音轉文字記錄,智能生成各類文書,各方人員可實時在文書、記錄上遠程簽字。
同時,平臺可以組織社會第三方力量積極參與,構建了社會協同、多元參與的信訪矛盾調解新模式,通過“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方式使群眾信訪“矛盾不出屋,問題不上交,最多跑一次,最好不用跑”成為現實。海淀區網上信訪矛盾智能化解平臺的建設運用,實現了“楓橋經驗”在互聯網時代的新繼承、新發展和新實踐。
已有2604家單位接入使用網上信訪信息系統
韓耕表示,北京市大膽探索創新,目前市、區、街鄉三級已有2604家單位接入使用網上信訪信息系統,在全市推廣網上信訪“當日接、當日轉、當日辦”工作模式,實現信訪事項全部納入、信息應錄盡錄;推動形成了“信訪網上投、事項網上辦結果網上評、間題網上督、形勢網上判”的工作模式。
他指出,五年來,北京市網上信訪總量逐年提升,網上信訪主渠道作用日益顯現。其中,今年北京實現了信訪總量、群體信訪、個體信訪、初次信訪、本市非接待場所人員“五個下降”,信訪形勢總體平穩可控。
談到今后網上信訪工作,韓耕表示,北京要創新方式方法提升技術應用,進一步拓展網上信訪渠道和基層網點建設,重點解決系統“通而不用”、數據“體外循環”的問題。同時,科學運用大數據和云計算等信息手段,深度挖掘信訪數據價值,提高初次信訪訴求化解率,讓民眾感到網上信訪好用、管用。
他強調,北京將全力推動網上信訪真正實現“全覆蓋”“一網通”,要把來信、來訪和網上投訴等信訪業務全部實現網上統一流轉,做到全程留痕,辦理過程和結果可査詢、可跟蹤、可督辦、可評價,打造首都“智慧信訪”和“智能信訪”雙輪驅動模式。尤其要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打造集網絡、電話短信、APP、微博、微信等多平合、多渠道于一體的信息服務矩陣,推動網上與網下融合、網上向“掌上”延伸。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澳門推智慧旅游預測景點人流密度2019-03-28
- 雄安新區移動公司攜手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推進智能雄安建設2019-03-07
- 日本寺廟推出智能機器人:人臉面容能合掌能講經2019-02-26
- 福州馬尾建成福建首個基于窄帶物聯網的智慧公園2019-02-18
- 美國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開發出有自我意識萌芽的智能機械臂2019-02-02
- 我國支持綠色智能家電銷售 將給予補貼2019-01-30
- 福州臺江試點新機制:信訪調解銜接 化解矛盾糾紛2019-01-29
- 福州臺江試點“訪調對接”:走出信訪調解“1+1>2”新路2019-01-22
- 北京:明年重點區域建成5G車聯網 自動駕駛可試運行2019-01-03
- 漳州開啟智能制造共享新生態2018-12-19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國博實名預約參觀怎么回事?怎么預約參觀國家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