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1月2日公布2018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國際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構建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等10項科研成果入選。
2018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由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組織其22家成員學會推薦,并經生命科學、生物技術以及臨床醫學等領域同行專家評選與審核后向社會公布如下:
——天然免疫應答與炎性反應的新型調控機制。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海軍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南開大學曹雪濤研究團隊發現數個調控免疫啟動和炎癥消退的新型分子并揭示其相關作用機制。
——國際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覃重軍研究團隊以天然含有16條染色體的真核生物釀酒酵母為研究材料,采用合成生物學“工程化”方法和高效使能技術,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自然界不存在的簡約化的生命——僅含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
——構建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孫強和劉真研究團隊經過5年攻關,成功獲得兩只健康存活的體細胞克隆猴,實現該領域從無到有的重大突破,將為非人靈長類基因編輯操作提供更為便利和精準的技術手段。
——母源因子Huluwa誘導脊椎動物胚胎體軸形成。清華大學孟安明研究組和陶慶華研究組合作,發現并命名了一個新的母源因子Huluwa,是發育生物學家幾十年來一直在尋找的組織中心關鍵決定因子。
——中國被子植物區系進化歷史研究。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陳之端團隊與合作者經過多年研究積累,重建了中國被子植物生命之樹,發現約66%的屬在中新世早期(2300萬年前)之后出現,中新世是中國被子植物多樣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并結合140余萬條物種分布數據,發現中國東部和西部區系進化歷史截然不同。
——腦內新型谷氨酸合成通路參與學習記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熊偉研究組和黃光明研究組合作,依托自主開發的單細胞質譜技術,發現一條腦內谷氨酸生物合成的新途徑,并成功解析該谷氨酸合成途徑在日光照射改善學習記憶中的作用機制。
——新型可遺傳編碼神經遞質熒光探針的開發。北京大學李毓龍團隊將熒光蛋白與特異性的人源神經遞質受體巧妙地進行分子水平的融合和改造,開發出新型可遺傳編碼的乙酰膽堿和多巴胺熒光探針,具有高靈敏度、分子特異性、精確的空間分辨率和亞秒級響應速度。
——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關鍵通路獲揭示。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與中科院動物研究所胡寶洋及李偉研究組合作,實現“長壽基因”SIRT6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的全身敲除,獲得世界上首例長壽基因敲除的食蟹猴模型,進而揭示SIRT6基因在調節靈長類胚胎發育方面的全新作用。
——皰疹病毒的組裝和致病機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祥喜等聯合攻關,首次報道了皰疹病毒2型核衣殼原子分辨率結構,闡明核衣殼蛋白復雜的相互作用方式和精細的結構信息,提出皰疹病毒核衣殼的組裝機制和致病機理,為有效防治皰疹病毒的感染和開發新一代高效溶瘤病毒技術提供新策略。
——多維基因組學大數據指導下的繼發膠質母細胞瘤精準治療。首都醫科大學江濤團隊聯合香港科技大學王吉光團隊和北京師范大學樊小龍團隊,首次證實MET基因系列變異是驅動腦膠質瘤惡性進展的關鍵機制,首次在基因變異全景圖的廣度提出繼發性膠質母細胞瘤克隆進化模型,并研發高效通過血腦屏障、高特異性MET單靶點抑制劑PLB-1001,完成I期臨床試驗。
據了解,2018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的相關成果,已分別獲《科學》《自然》《細胞》等權威學術期刊發表。
責任編輯:莊婷婷
-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組建醫療健康管理集團2019-03-29
- 福建省政府召開常務會議 研究加快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等工作2019-03-29
- 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凝聚各方共識2019-03-29
- 中英聯合考古發現“海上絲路”終點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歐2019-03-29
- 中國好詩歌什么時候播,中國好詩歌每周幾更新2019-03-29
- 中國好詩歌2019嘉賓有哪些陣容曝光 周杰倫方文山會參加嗎2019-03-29
- 中國旅游演藝票房五年增128% 官方促轉型升級2019-03-29
- 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人類發展進步2019-03-29
- 中國好聲音2019那英回歸李健續任 中國好聲音2019什么時候播2019-03-28
- 中國好聲音2019新一季導師名單,王力宏加盟周杰倫退出嗎?2019-03-28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國博實名預約參觀怎么回事?怎么預約參觀國家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