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3月19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三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獲悉,該院承擔研制建設的飛云工程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工程關鍵項目臨近空間太陽能無人機近日已順利完成多架次自主飛行驗證。
作為中國航天科工大力推進商業航天發展的“五云一車”(飛云、快云、行云、虹云、騰云和飛行列車)工程之一,飛云工程是由中國航天科工三院提出的基于臨近空間太陽能無人機來構建空中局域網,可實現超過一周時間的應急通信保障。臨近空間太陽能無人機以太陽能為動力來源,可在臨近空間連續飛行數天甚至數月的新型平臺,具有飛行高度高、續航時間超長、使用維護簡便和效費比高等特點,一定意義上具有“準衛星”特征,也是當前國際研究的熱點。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科研人員介紹說,飛云工程利用太陽能無人機搭載空基局域網設備,可提供遠大于地面基站的網絡覆蓋范圍以及不受區域限制的“伴隨式”網絡接入服務,實現區域內用戶信息互聯互通,并為用戶的IP數據、語音、視頻等業務提供接口和傳輸鏈路。同時,可為偏遠山區、小型島礁等難以架設基站的地區提供有效的通信網絡覆蓋解決方案,并能夠在自然災害發生地區通信設施受損條件下,快速恢復災區通信能力。此外,不同覆蓋區域的太陽能無人機通過中繼鏈路形成機間信息交互,可實現更廣范圍網絡及通信覆蓋。
該院研制的臨近空間太陽能無人機采用中等翼展常規布局形式,主要技術特點包括:在實現高升阻比氣動性能的同時降低無人機飛行控制難度,提高使用維護性能;采用超輕高強復合材料機體結構,提升無人機的抗風能力及環境適應性;采用高效能源動力系統及多余度高可靠機載設備,大大提升無人機長航時飛行的任務可靠性;通過各分系統的匹配協調設計,發揮飛行高度高、續航時間長等優勢,可廣泛應用于應急通信保障、遙感測繪、氣象探測等諸多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院長張紅文研究員表示,在完成太陽能無人機的試飛試驗、載荷應用示范系統試驗等基礎上,下一步將提高系統成熟度,完善系統部署,為飛云工程全面布局打好基礎。
責任編輯:莊婷婷
- 連江巡河開“天眼” 大小江河在“掌中”2019-03-27
- 美航空局說尚未獲得可用于結論的關于波音737-8飛機的數據2019-03-12
- 無人機執法引爭議怎么回事?無人機執法有什么隱患?2019-03-04
- 波音在澳發布新型多用途無人作戰飛機的原型機2019-02-28
- 北京規定全國兩會期間禁飛“低慢小”航空器2019-02-27
- 愛爾蘭首都機場因無人機闖入被迫中斷飛行運行2019-02-22
- 國際空間站將進行X射線通信試驗2019-02-20
- 明日之后無人機禮包性價比高嗎?明日之后無人機禮包配件概率一覽2019-01-26
- 大規模5G網絡建設即將開展 產業鏈股望受關注2019-01-25
- 科技部副部長點贊為哪般?2019-01-23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國博實名預約參觀怎么回事?怎么預約參觀國家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