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皮膚科教授廖萬清稱,“截至目前,中國已確認18例超級真菌臨床感染病例,這里說的‘超級真菌’指的是耳念珠菌。我們還在持續監測,但總體上還沒有出現美國那樣的爆發性流行感染。”近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已將耳念珠菌列入“緊急威脅”名單。2018年在英國爆發的超級真菌感染,其罪魁禍首就是一只共用的體溫計。
這種致命真菌英文學名是Candida auris,由于第一次是在患者耳朵里分離出來,屬于孢子形狀如佛珠一樣的念珠菌屬,所以取名為“耳念珠菌”。該真菌已經在美國紐約、新澤西和伊利諾伊等12個州流行。據美國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官網,美國共爆發耳念珠菌500多例,全球共計617例。
研究人員普遍認為,這是新近進化出來的、快速適應人體宿主環境能力的新物種。從癥狀來看,大部分耳念珠菌的感染者會出現原因不明的發高燒,并伴隨各種器官衰竭、呼吸衰竭等表現,致死率可高達60%。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綜合ICU黃曼主任告訴錢報記者,中國首例耳念珠菌臨床感染發生在2018年,分離自一位76歲的患者。
此后,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檢驗科鑒定出15名住院患者感染了耳念珠菌,軍事醫學科學院也鑒定出2例。目前,中國大陸共確定18例耳念珠菌臨床感染。 其中北京3例,沈陽15例。
她說,通常認為,真菌產生耐藥性的概率比較低,所以以往比較不受重視。而此次發現的耳念珠菌,對臨床上常用的三大類抗真菌藥物都具有很高的耐藥性,“這一定會對ICU的常規治療造成一定的困難,需要引起我們醫務人員的重視,比如更加嚴格把控消毒等環節。”
但黃曼也強調,免疫系統不成熟或受損的人最容易中招,其感染主要發生在醫院內部,比如ICU等場所,所以致死率比較高,“但它總體的發病率還是比較低的,免疫力正常的普通人群無需過度恐慌。”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小學蘿卜實驗被質疑偽科學怎么回事?小學蘿卜2019-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