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方小伙伴好像坐上了氣溫“過山車”。
前幾天還被大風吹得凌亂,一轉眼,今年首輪高溫天氣猝不及防地就來了!
據氣象部門預計,23日前后,北方將出現今年首輪高溫天氣,其中不少城市最高溫可能刷新今年紀錄。
高溫來襲,你的短褲準備好了嗎?
5月21日,北京天氣晴曬,市民打傘通過人行橫道。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熱!熱!熱!
北方多地將迎今年首輪高溫
近日,北方地區升溫明顯,最高氣溫30℃的區域不斷延伸蔓延。
21日,鄭州、石家莊、北京、濟南等地的最高氣溫都已經突破了30℃關口,北京最高氣溫達到了32℃。
遮陽傘、墨鏡、超短裙……街頭巷尾的路人已然是一副“盛夏”裝扮。
5月21日,北京天氣晴曬,兩位姑娘走過人行橫道。 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不過,這次升溫可能比你想象得還要猛烈!
中央氣象臺預計,23日前后,北方將出現今年首輪高溫天氣。
5月22-23日,山西、河北、北京、山東、河南等地的部分地區氣溫將超過35℃。
其中,北京、沈陽、天津、 石家莊、濟南、鄭州等地最高溫可能刷新今年紀錄。
以北京為例,22日和23日平原地區最高氣溫35~36℃,局地將達37℃以上,核心區和城市副中心在36~37℃。
北京市氣象臺于21日16:30發布高溫黃色預警信號。
而濟南23日最高氣溫或也達到36℃,鄭州或達到37℃。
東北城市沈陽之前最早的高溫出現在2001年6月3日。如果24日沈陽氣溫達到35℃,這將是有氣象紀錄以來最早的高溫。
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5月下旬,北方地區氣溫起伏明顯,與常年同期相比,除內蒙古東北部、東北地區北部平均氣溫偏低1℃左右外,全國其余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接近常年或偏高1~3℃。
5月21日,北京天氣晴曬。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戰高溫,你的防暑神器準備好了嗎?
高溫來襲,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當然是防曬降溫了!
除了防曬霜、墨鏡、遮陽傘,還有哪些“秘密武器”呢?
小新潛心研究后發現,人們對于迎戰高溫還是自成流派的。
有唯美絲巾派:
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有粗獷毛巾派:
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還有無敵全副武裝派:
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駱云飛 攝
說了這么多,小新還是希望大家在高溫天氣來臨時提前做好應對準備,以防身體出現不適。
在這里也為大家簡單科普下如何防中暑。
如何辨別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功能障礙,高溫作業和夏季高發。
根據中暑的癥狀,可分為先兆、輕度和重癥中暑三類。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中出現乏力、大汗、口渴、頭痛、頭暈、眼花、耳鳴、惡心、胸悶等癥狀。
除以上癥狀外,輕度中暑主要表現為面色潮紅、皮膚灼熱、體溫升高至38℃以上,也可伴有惡心、嘔吐、面色蒼白、脈率增快、血壓下降、皮膚濕冷等。
重癥中暑除輕度中暑表現外,還有痙攣、腹痛、高熱暈厥、昏迷、虛脫或休克,嚴重的會引起死亡。
中暑后怎么辦?
出現中暑先兆或輕度中暑,應及時轉移至陰涼、通風處靜臥休息,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變化。
可飲用淡鹽水、冷西瓜水、綠豆湯等進行補水,同時服用仁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氣散等防暑降溫藥物。
對于出現脫水、循環衰竭、痙攣、高熱等癥狀的重癥中暑病人應及時送到醫院進行急救處理,救治重點是降低體溫,糾正體內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積極防治休克及肺水腫。
責任編輯:陳錦娜
- 云南多地氣溫異常偏高 干旱程度較常年偏重2019-05-07
- 太熱了!全臺高溫致用電量再次刷新歷年4月紀錄2019-04-25
- 熱浪引發悉尼西部地區高臭氧濃度警報2019-01-16
- 中國氣象局:受強冷空氣持續影響 元旦假日氣溫普遍偏低2018-12-29
- 49.1攝氏度!澳大利亞民眾度過最熱12月2018-12-28
- 日本冬季暖如9月 福岡迎128年來12月最高溫2018-12-05
- 周四冷空氣造訪北京城 下周最高溫將跌至21度2018-09-18
- 全美7000萬人遭“炙烤” 中西部將迎惡劣天氣2018-08-29
- 中國氣象局:未來夏季極端高溫事件將更頻繁2018-08-28
- 北極圈罕見32度高溫?北極熊或在40年內迎來滅絕?背后的真相令人痛心...2018-08-28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北方首輪高溫來襲怎么回事?北方首輪高溫什么2019-05-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