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關稅威脅對中國漫天要價、以莫須有罪名打壓中國企業……中美經貿磋商已嚴重受挫,但美國仍未放棄極限施壓。
在其眼中,貿易霸凌、技術霸凌將動搖中國經濟的穩定性,從而形成逼迫中國政府放棄核心利益的極限壓力。但在雙方的博弈中,極限施壓者將更早感知到極限。
資料圖:港口航拍。韓建全 攝
極限施壓低估中國承壓極限
中美經貿摩擦一年多,中國經濟的穩定性并沒有動搖。
2019年一季度,中國GDP增6.4%,好于市場普遍預期。
較低的通脹水平和財政赤字率,說明中國穩增長仍有充足的政策空間。
“外企逃離”也更像是美國的一廂情愿。
埃克森美孚、特斯拉、巴斯夫、寶馬的大額投資,說明中國吸引力有增無減。
以莫須有罪名打壓中企是美極限施壓的又一動作。
先是把華為列入實體名單,緊接著又以信息安全為由盯上大疆創新和海康威視。
刻意的抹黑和打壓站不住腳。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表示,華為已有準備,不會出現極端斷供的情況。
大疆表示,其產品技術的安全性已經在全球得到反復驗證;海康威視也明確表示,期望得到公平公正對待。
資料圖:民眾從華為手機專賣店前經過。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極限施壓效果已達極限
相較于中國的承壓能力,美國的施壓空間或更快到達極限。
加征關稅的壓力最終將傳導至美國消費者,進而推高通脹風險。
供給側的企業更難以置身事外。
美國農會聯合會日前強調美國農業正因出口損失擴大而陷入困境。
切斷技術供應的做法則將直接擠壓美國科技企業的成長空間。
從雙方首次磋商至今,中國一直在釋放誠意。
但美國卻似乎把中國建設性態度的展現誤認為對其施壓的應激反應。
于是從隨意改變貿易采購數字到居高臨下的文本安排,美國無視中國核心利益,一次次提出無理要求。
美國近期的系列動作,說明他們依然認為只要大棒足夠粗,就能逼迫中國放棄底線。
但這顯然是一種誤判。在美國觸碰中國底線那一刻起,其極限施壓的效果就已然到達極限。
回顧中國近代史,不難發現這個國度對不平等條約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
因此,在談判中,中國絕不可能拿核心利益來做交易。這樣做不但無法對民眾交代,更會被視為恥辱寫入歷史。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美國無視兩敗俱傷結果繼續增加施壓力度,其效果也不會較現在有任何增量。
資料圖:圖為美國邁阿密民眾在超市采購物資。
極限施壓極限損害美國聲譽
除了無助于中美達成協議,極限施壓對美國的聲譽也會帶來極限的損害。
從《巴黎協定》到伊核協議,仗著拳頭硬就可以無視契約的行徑,已嚴重損害美國信譽。
而美國在與中國談判中再度展現的“棄約精神”,將進一步提高其在國際舞臺的“交易成本”。
把退讓視為軟弱的“交易藝術”,則會大幅降低世界各國未來與美交往的靈活度。
而站在歷史維度上,從推廣互惠互利的自由貿易到鼓吹便宜獨占的公平貿易,美國正努力摧毀其一手建立并持續受益的國際經貿規則,這更將對美國自身的根基帶來永久性的傷害。
責任編輯:莊婷婷
- 白皮書闡述中方對于中美經貿摩擦的八大立場2018-09-24
- 中國發布《關于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2018-09-24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1523萬 二孩占比保持50%左2019-05-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