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中國宣布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對不遵守市場規則、背離契約精神、出于非商業目的對中國企業實施封鎖或斷供,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的外國企業、組織或個人,將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具體措施將于近期公布。
6月1日,商務部安全與管制局局長支陸遜就該項制度出臺背景、作用,以及企業被列入清單標準和將被采取什么樣的措施等備受關注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首先,就該制度的出臺背景,支陸遜說,當前經濟全球化深度發展,全球產業深度融合,國際產業分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018年,中國進口中間品占進口總額的78%,出口中間品占出口總額的47.5%。近年來,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部分國家濫用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濫用長臂管轄等手段,對全球經濟增長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安全和穩定造成嚴重損害,對全球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產生嚴重影響,也破壞了國際經濟秩序和多邊貿易規則,損害了全球經濟和包括中國在內的各相關國家利益。
在此大背景下,中方參考國際通行做法,決定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目的是為維護公平合理的國際經貿秩序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反對各種形式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維護中國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和企業正當權益。
哪些實體有可能被可能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支陸遜回答說,中國政府在決定是否將某個實體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時,會綜合考慮以下方面因素:一是該實體是否存在針對中國實體實施封鎖、斷供或其他歧視性措施的行為;二是該實體行為是否基于非商業目的,違背市場規則和契約精神;三是該實體行為是否對中國企業或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損害;四是該實體行為是否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或潛在威脅。
被列入清單的實體將被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支陸遜解釋說,中方將依據《對外貿易法》、《反壟斷法》、《國家安全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對列入清單的實體采取任何必要的法律和行政措施。同時,社會各方也會從中得到警示,在與列入《清單》的外國實體進行交易和交往時,要提高警惕,防范不可靠風險。
中國通過“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主要想達到什么目的?
支陸遜回答說,中國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主要希望起到以下作用:一是維護中國國家安全,包括經濟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資源安全等;二是保障社會公共利益,維護企業正當權益,防范中國實體在國際經貿活動中遭遇斷供、封鎖等重大風險;三是維護公平合理的國際經貿規則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維護全球產業鏈的安全和穩定。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聯邦快遞立案調查什么情況?聯邦快遞做了什么2019-06-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