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最后一天,中國城市地鐵排名上了熱搜榜。
根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wind和公開數據,近日21數據新聞實驗室公布了中國城市地鐵排名。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6日,在已開通地鐵的33座城市當中,有13座城市的地鐵運營里程超過100km。其中,上海以669km的運營里程排行第一。其次,北京以617km的里程數位列第二,廣州則以473km的里程數位列第三。以運營線路條數而言,北京、上海、廣州分別以20條、15條、14條位列前三。
不過,作為軌道迷,我想要說21數據新聞實驗室的部分數據,是錯的。以截至2018年末為例,按照學術標準的地鐵,這個數據和排名是錯的;按照口語的地鐵,也就是地鐵、市域快軌(快速地鐵,非我們說的鐵路哈)、單軌、輕軌等,這個數據和排名依舊是錯的。
可以理解,這個東西軌道迷更專業。
按照這個報道,在開通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中,僅杭州、青島、深圳和北京四座城市在2018年實現盈利,其余城市均在虧損,其中,部分開通地鐵的城市客流量嚴重不符合高層此前文件的標準,如果按照地鐵初期負荷強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萬人次標準,昆明、寧波、廈門、東莞、貴陽、烏魯木齊等城市地鐵客運強度均不達標。
對于很多城市來說,地鐵里程的長短可能關系到城市的面子、招商引資、地價、房價;對于購房者,既關系他們上班的交通便捷,更關乎房子是否更容易買得起,或者更具有或不具有投資價值。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不算港臺,軌道交通排名靠前的十來座城市,基本和它們的經濟總量、城市體量是符合的。
南京比較特殊,因為之前舉辦大型運動會,以及地處長三角富庶地帶。
整體可以發現,長三角、珠三角通軌道交通的城市最多、最密集。如長三角目前已經有上海、南京、蘇州、杭州、無錫、寧波,還有合肥等通了軌交;珠三角的廣州、深圳、香港、東莞、佛山等通了軌交。
這兩個地區,確實是世界級的城市群。
值得注意的是,同為一線城市的深圳,里程數與北上廣的差距較大,而且暫時落后于南京、重慶、武漢等二線城市。
就地鐵規劃的總里程而言,第一梯隊的北京、上海、廣州均超過1000km,第二梯隊的深圳、武漢、成都等則緊隨其后,規劃總里程超過800km。
國與國的競爭,往往是頭部城市的競爭;省與省的競爭,往往是省會城市的競爭。
在高鐵和互聯網的時代,城市競爭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激烈,城市排名也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易變。
而根據目前各大城市通車、在建、批復情況看,2020年前后,上海、北京就不說了,軌道里程已經是宇宙級。廣州也已經突破400公里,其他的超大、特大城市,如深圳、南京、天津、武漢、重慶、成都等,還有上文提到的杭州,軌道通車里程都將達到四五百公里。
有的城市早一點,有的城市略晚一點,大概2022年左右基本都將達到這個里程。未來,我國城市軌交里程與其經濟體量基本還是一致。
如上文所分析的,地鐵帶來的職住便利,推高了地價、房價,投資者當然喜歡這樣的房子。
而反過來,投資者喜歡投資地鐵房,也導致地鐵房價格更高、相應的地價更高。對于很多較大的城市來說,建設運營地鐵很難盈利,債務大幅增加,但通過經營土地,依舊實現了城市運轉的良性循環。
賬面上可能債務數據不好看,但實際上賣地和相應的房地產稅收,算起來真的不少。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仍處在波瀾壯闊的階段,城市格局還遠遠沒有到定格的時候,只要把握住時代機遇,重新洗牌的機會仍然有很多。
反正一句話,隨著我國城市化、經濟的發展,建設軌道交通(地鐵、輕軌)的城市,會越來越多。因為我們是人口大國,是經濟大國。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杠桿游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杠桿游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責任編輯:趙睿
- 中國城市地鐵排名出爐哪個城市位居榜首 中國有多少城市有建設地鐵2019-06-10
- 中國城市地鐵排名一覽 內地33城排名公布 總里程近10年翻4倍2019-06-09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東北紫色內褲脫銷什么情況?東北為什么這么喜2019-06-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