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8歲的男孩小馮因質疑語文課文《羿射九日》出錯上了熱搜。小馮提出,課文中前一段剛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過九十九條大河,來到東海邊”,“既然曬干了,那后羿是怎么蹚的?是不是課文出錯了?”
6月14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微博回應稱,課文是參考《神話故事新編》等書籍改寫。聯系上下文,“蹚”字的確用得不恰當。教材編寫組正在認真研究,會對教材適當修改,下個版本的教材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回應全文如下:
這個孩子敢于質疑,能夠邊讀邊思考,提出了很好的問題。《羿射九日》是我國經典的神話故事,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這篇課文是參考《神話故事新編》(編著者袁珂,中國青年出版社,1963)以及《中國大典·夏商周》(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等書籍中關于“羿射九日”的片段進行改寫的,旨在讓學生感受我國古代神話的魅力。神話中充滿了神奇的想象,會有很多夸張的描述。比如,“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是為了突出十個太陽給人們帶來的災難,羿“翻過九十九座高山,蹚過九十九條大河”,也是用夸張的手法表現他的神力。
聯系上下文,“蹚”字的確用得不恰當。教材編寫組正在認真研究,會對教材進行適當修改,下個版本的教材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感謝大家對統編教材的關心,我們會認真對待每一條建議,不斷使教科書更加完善。歡迎通過人教社“中小學教材意見反饋平臺”和反饋郵箱(jcfk@pep.com.cn)聯系我們。
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學生質疑羿射九日始末
江河都干了,后羿是怎么蹚的九十九條河?馬上要迎來期末考試了,近日,福州一位8歲男孩小馮提出的一個問題,卻讓不少家長和老師都有些難以作答。
據@時間視頻報道,近日,福州8歲的二年級男孩小馮發(fā)現,語文課文《羿射九日》中前一段剛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過九十九條大河,來到東海邊”。因此他質疑道:“既然曬干了,那后羿是怎么蹚的?是不是課文出錯了?”
面對兒子提出的這個問題,難以作答的媽媽何女士只得將其曬到了朋友圈,求高手解答。沒想到朋友圈一下子炸開了鍋。
何女士介紹說,近日兒子學這篇課文時,曾在課堂上提出這個問題,老師說“問得好”,但答案是什么,老師并沒回答。小馮回家后,問了何女士,她也答不上來。于是她只好將問題曬到朋友圈,求高手解答。
有人說,大河的河床都比較深和寬,羿蹚過的可能是河床,課文少印了個“床”字。
也有人解釋:“河里沒水也是河,蹚的詞意是從水里或者草里走過去。河水干涸了,莊稼死了,河溝里雜草叢生,后羿蹚過長滿雜草的99條大河。蹚的是雜草。”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九價宮頸癌疫苗新增追溯碼怎么回事?九價宮頸2019-06-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