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靈魂拷問”,大家都笑了起來
“誰吃的外賣盒沒有分類!”一個沒被準確投放的飯盒,被在上海工作的白領楊媛媛的領導發現,他拍了張照片發到公司大群里,并要求當事人自己承認,言辭嚴厲。
之所以這么嚴肅,是因為從7月1日開始,如果亂扔垃圾,將被城管責令改正,拒不改正者將被處以50-200元的罰款。
“吃飯十分鐘,分類半小時。”楊媛媛說,現在每天在單位就餐,垃圾分類已成為必須的“考驗”,如果做不好可能被罰款。
根據《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規定,對單位未按規定分類投放的行為,最高可處5萬元罰款。同時,對生活垃圾收運單位、處置單位不遵守相應規范的,分別規定最高可處10萬元、50萬元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單位經營服務許可證。
其實就在昨天,上海城管執法人員對垃圾分類進行專項巡查時,對一酒店當場開出條例實施后首張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酒店限期整改。
而對于小區居民,除了罰款的危險,另一方面就是要接受在投放點負責指導分類的保潔人員頻繁的“靈魂拷問”。
電梯門一開,記者隨著人群,前往幾分鐘步行距離外的生活垃圾投放點。
記者看到,投放點和杭城的小區垃圾回收站基本一樣,唯一的區別是上海的生活垃圾投放點會明顯標注成兩類(干垃圾、濕垃圾)或者四類(干垃圾、濕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并且標注區分標識。
此外,在閔行區的垃圾投放點,還會有一個二維碼掃碼盒子——每家每戶都會被發放印有二維碼的小塑料卡片,每投放一次,就可以去掃一下,然后積分,積分可以換禮物。
因為定時定點,所以扔垃圾往往會排隊。兩位保潔人員站在投放點兩邊,協助投放,同時解答居民疑問。看到一些分類不太規范的居民時,他們確實會問一句:“你是什么垃圾?”
這樣的“靈魂拷問”,讓排隊的居民們都笑了起來。
記者了解到,當天,除了保潔人員,上海一些社區街道的工作人員都下沉到社區指導監督垃圾分類。
同學正準備把濕垃圾投放入投放口,保潔阿姨立刻提醒,裝濕垃圾的袋子是干垃圾,要把垃圾倒出來后,把垃圾袋丟到干垃圾投放口里。
同學不由苦笑,“沒想到一把年紀了,扔垃圾還要人教。”
責任編輯:林晗枝
- 上海今起執行“最嚴垃圾分類”:個人扔錯最高罰2002019-07-01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增強抗風險能力,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2019-12-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