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承認隔斷房房源較多
稱不隔開租房成本會變高
6月26日,北青報記者在自如APP上找了一家西城區的房源。根據APP上的介紹顯示,該房間為四室一廳。在看房過程中,北青報記者主動詢問房間的原戶型,管家坦言其原本為三室一廳,但后來自如在客廳的位置加了隔斷板之后單獨成了一間,為房間的05臥。目前,這個新開辟的05臥室內住了一名女性,并且已經在此居住了7個月。
“類似這樣的隔斷房其實還挺多吧?”對于北青報記者的詢問,管家坦言:“對。”該管家還表示,如果不隔開,租房成本會變高。“如果不打隔斷,你那個房間的價格就得三千多了。”北青報記者所約看的房間使用面積為9.2平方米,如果不算服務費、水電燃氣費等費用,在自如APP上的季付價為2790元/月。
不被舉報不擾民
就可以住下去
通過自如APP,北青報記者又在朝陽區惠新西街北口地鐵站附近找到一個小區,該小區有多個房間正在出租。北青報記者隨手點開其中的一套正在出租的房源,為一個四居室-05臥,季付價為3430元/月。根據頁面上的介紹,該房間為非首次出租,帶獨立陽臺,使用面積為10.6平方米,房間的戶型為四室一廳。
看房時,北青報記者經過詢問管家得知,該房間原戶型為三室一廳。隨后,北青報記者詢問:“其中有一個房間是后來加的?”管家直接指明就是北青報記者約看的05臥,原來這里是客廳的位置,后來利用客廳的空間加了三面隔斷墻,單獨開辟出了一個房間。
隨后,自如管家還敲了敲05臥的墻壁,發出“咚咚咚”的悶響。北青報記者又敲了敲該房間的北側、西側和東側的墻壁,聲音均比較悶,與原房屋的承重墻聲音完全不同。墻底下的裝飾條與原本房屋的裝飾條也不同。見北青報記者有些猶豫,管家試圖安慰:“這個隔斷加得比較好,比普通的隔斷更實一點。”
北青報記者問管家:“這種隔斷房能長久地住下去嗎?”管家稱:“不被舉報,不擾民就可以。”當北青報記者問會不會有人來查時,管家表示:“目前還沒有,該隔斷房已經對外出租一年多了。”幾日后,北青報記者在APP上再次查看該房源,該房間顯示已出租。
在采訪過程中,另一位自如管家曾向北青報記者透露:“有的小區可以打(隔斷),查得不嚴就可以,但查得嚴就不行了。”也就是說,自如的隔斷房始終處于灰色地帶,拆與不拆,什么時候被拆,完全靠運氣。
觀點
合同中房屋合法性不明確
企業以身試法需擔責
租客租了隔斷房后被要求拆除,租房平臺只承諾賠償一定數額的搬家費,并幫助找新的房子,租客難以再得到其他的賠償,自身權益無法得到保證,這也是當前維權租客的主要“槽點”。
北青報記者查閱了自如與陳松林簽訂的租房合同,合同中甲方為北京自如生活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受房屋資產出租人委托),乙方為陳松林。其中第四條第六款規定,“甲乙雙方簽署合同附件三《房屋交割清單》即視為甲方交付的房屋及附屬物品、設備設施符合安全條件,雙方同意該附件三作為甲方向乙方交付房屋和本合同解除時乙方向甲方返還房屋的驗收依據。”
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因自然災害、拆遷、市政改造等不可抗力導致本合同無法繼續履行的,或因客觀或不可歸責于雙方的原因需調整房屋現有戶型,導致本合同無法繼續履行的,本合同自行解除,且雙方均不承擔任何違約責任,甲方應提供新的房源信息供乙方選擇。”
對此,北京市匯佳律師事務所主任邱寶昌表示,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明知道北京市對于隔斷房出租是有明確規定的,企業卻以身試法,最終導致隔斷房被查處,企業就要承擔責任。“因為這不是不可抗力,也不是政策的改變所致,而是在簽訂合同之前,隔斷房本身就是違規的。這種經營行為給承租者造成損失,理應承擔違約責任并給予賠償。”
“在簽訂合同時,最根本的前提是,企業應該提供一個合法、合規的房屋給租客,必須是安全的,能夠正常居住的。如果房屋不符合相關規定導致合同的解除,這就是企業的過錯。”邱寶昌說。
北青報記者發現,提供合法、合規房源這個大前提,在自如與租客簽訂的合同中通篇沒能明確體現。邱寶昌表示,消費者可以在簽合同時要求加上這個條款,以后要是發現企業違規要解除合同的話,可要求他們承擔違約責任。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北京將推動垃圾分類立法詳細情況 北京垃圾是2019-07-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