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從敦煌研究院方面獲悉,我國著名文物保護專家,中國共產黨黨員,甘肅省第八屆政協委員,甘肅省人民政府原參事,敦煌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館員李最雄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19年7月2日8時30分在蘭州逝世,享年78歲。
敦煌研究院方面透露,將于2019年7月4日上午7時在蘭州華林山殯儀館懷恩廳舉行李最雄先生遺體告別儀式。
據央視網介紹,李最雄,男,甘肅省蘭州市人,中共黨員,1941年11月出生于蘭州市。1964年西北師大化學系畢業,獲本科學歷,1991年獲日本東京藝術大學保存科學博士學位。1964年李最雄畢業后,分配至甘肅省博物館從事文物保護工作,曾任技術部主任。1985年1月他帶著對文物保護工作的執著與熱愛,離開了體弱的愛人和需要父愛的兒女,放棄了大城市優越的工作、生活環境,只身前往敦煌莫高窟,在艱苦的環境下,一呆就是二十余年,并將全部的精力與熱情都投入到了文物保護事業當中。
李最雄始終牢記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自1985年擔任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領導職務以后,在院里的大力支持下,他帶領所內科研人員積極探索科學保護的路子,在古遺址的保護、石窟環境監測與研究、防沙治沙、石窟崖體裂隙灌漿、風化崖面防風化加固材料、壁畫病害的研究、治理、修復及中美、中日合作保護研究項目上,做了大量的、可行的工作。
工作中,李最雄不怕吃苦,同時放手培養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把年輕人推向工作第一線,指導他們在科研項目、重要文物維修、修復工程及管理工作中擔當重任,在鍛煉中成長,培養出了一支多學科的科學保護隊伍,成為敦煌石窟保護的主力軍。目前喬登云院保護研究所已獲得“石窟寺和石刻保護、古文化遺址古墓葬保護、壁畫保護”文物保護工程勘察設計甲級資質和“古文化遺址古墓葬保護、壁畫保護、石窟寺和石刻保護”文物保護工程施工一級資質,并成為國家文物局首批設立的“古代壁畫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1998年4月,李最雄擔任了敦煌研究院副院長職務后,他除了繼續做好文物保護科學研究工作外,還協助院長擔負起保護研究所、資料中心、陳列中心、攝錄部、學術委員會及保護技術服務中心的管理工作,并且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使這些部門的工作有了較大的起色。
李最雄從事文物保護工作以來,取得了眾多的科研成果。在絲綢之路石窟壁畫顏料穩定性及變色原因、沙礫巖石刻風化機理及防風加固材料研究、沙礫巖石窟巖體裂隙灌漿材料、古代建筑土遺址加固等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并獲得多項重大文物保護科技成果獎。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全國首個WiFi6地鐵車站在哪里?全國首個WiFi62019-07-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